但愿人长久作文1 骨子里倘若有一点深情的基因,我坚信这来自于妈妈的遗传。妈妈跟她的发小在每个月末见面。她们分居城市的两畔,彼此有家有室,生活的琐碎使她们的容颜渐失光彩,然而她们之间的友情却在时间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但愿人长久作文1
骨子里倘若有一点深情的基因,我坚信这来自于妈妈的遗传。妈妈跟她的发小在每个月末见面。她们分居城市的两畔,彼此有家有室,生活的琐碎使她们的容颜渐失光彩,然而她们之间的友情却在时间的长河里越磨越光亮。
又是一个不见不散的月末。妈妈一大早就带我出门,倒车,到达终点,唠嗑:从儿时相识,到闺中密友,到大学毕业,到结伴旅行——下雪天在东方明珠前合影……如数家珍。其实这些回忆我从小听到大,已是有些烦了。可是,看到妈妈和好友的那份友谊,又每每让我想起了你。
追溯我和你的相识,应该在二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儿,正因为要玩“两人三脚”的游戏寻不到玩伴而闹得跳脚。这时你战战兢兢地来到我身边,小心翼翼地问:“咱俩一起玩吧?”我点点头,你脸上些许的顾虑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咧开缺了两颗门牙的嘴,兴高采烈的欢颜。
自那以后,我们俩就像当初玩“两人三脚”一样,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六年了,我们经历每一次默契的心跳,我们阅读每一处美丽的风景。我不知道如何精确表达我们之间的友谊,才不至于流于肤浅。有时,我渴望速速老去,这样,我就可以像妈妈她们一样,和朋友拉着彼此的手甜蜜地说话。
天完全暗下来,黑压压的一片。她们还不知疲倦地倾诉着近来发生的事情,但阿姨的儿子却不胜其烦,嚷着肚子饿。妈妈只好恋恋不舍地起身,带我离去。
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而又有几个人,数十年会长久地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这么一想,我不禁感叹,忍不住告诉了妈妈,她笑着说:“据说世上保持友谊最久的是英国的一对九十五岁的老妇人,将近一个世纪。”
我点点头。如果到了晚年,还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们一起举头望月,低头怀旧,那或许就是人间最美的神话吧。
但愿人长久作文2
我人生中的第十四个中秋节来临了。多想中秋节全家能够团圆,可爸爸还在外地,这让我很心烦。
“爸爸,你回不回家?我看啊,你干脆就住在广东好了。”
我挂了电话,气呼呼的将手机摔在一边,用力锁上了房门。奶奶端着一碗洗好的葡萄敲我的门:“你爸爸在外地辛苦奔波,还不是为了你吗?你不该和他生气的`。他一年到头……”
“说好了的。”我闷闷地朝着门口吼道,“他说他会回来的!”他没陪我过过一个中秋节。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没有!
门缝里的黑影卡在那里好久,然后默默的走开了。
一抬头,书桌上爸爸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爸爸是一个很聪明的男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工程师。他的努力支撑着一个家。然而他却是异常的忙碌。一年通常待在家里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来去匆匆。
可我,残忍推开了理解,选择了赌气。
一会儿,爷爷又过来劝我。这时,我的气才消了大半,打开了房门。爷爷一反常态的并没有说很多话,只是拿出了和爸爸视频通话的手机。
我怔住了!手机另一头的爸爸早已经不再年轻,三七分之间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干糙的皮肤显示出他早已经年过不惑。
“对不起,闺女!”爸爸突然轻轻地开了口,我再一次怔住了!
我突然意识到爸爸对我的殷切期望是多么的珍贵,而我的无理取闹是多么不懂事。那一瞬,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了。
父亲本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意识到除了一句“对不起”之外,竟无话可说。面红耳赤的加了一句“好好学习”。就匆忙的挂掉了电话。
下午,我整理书包准备回学校。手机微信却显示有信息。父亲的对话框弹了出来:“上学了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噗嗤”笑出声来,调侃道:“阁下走文艺路线了?”
想了很久,上车之前我又发了一条:“老爸:学校今天举行全校性赏月活动,我不会寂寞的。祝老爸生日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3
我人生中的第十四个中秋节来临了。多想中秋节全家能够团圆,可爸爸还在外地,这让我很心烦。
“爸爸,你回不回家?我看啊,你干脆就住在广东好了。”
我挂了电话,气呼呼的将手机摔在一边,用力锁上了房门。奶奶端着一碗洗好的葡萄敲我的门:“你爸爸在外地辛苦奔波,还不是为了你吗?你不该和他生气的。他一年到头……”
“说好了的。”我闷闷地朝着门口吼道,“他说他会回来的!”他没陪我过过一个中秋节。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没有!
门缝里的黑影卡在那里好久,然后默默的走开了。
一抬头,书桌上爸爸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爸爸是一个很聪明的男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工程师。他的努力支撑着一个家。然而他却是异常的忙碌。一年通常待在家里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来去匆匆。
可我,残忍推开了理解,选择了赌气。
一会儿,爷爷又过来劝我。这时,我的气才消了大半,打开了房门。爷爷一反常态的并没有说很多话,只是拿出了和爸爸视频通话的手机。
我怔住了!手机另一头的爸爸早已经不再年轻,三七分之间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干糙的皮肤显示出他早已经年过不惑。
“对不起,闺女!”爸爸突然轻轻地开了口,我再一次怔住了!
我突然意识到爸爸对我的殷切期望是多么的珍贵,而我的无理取闹是多么不懂事。那一瞬,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了。
父亲本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意识到除了一句“对不起”之外,竟无话可说。面红耳赤的加了一句“好好学习”。就匆忙的挂掉了电话。
下午,我整理书包准备回学校。手机微信却显示有信息。父亲的对话框弹了出来:“上学了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噗嗤”笑出声来,调侃道:“阁下走文艺路线了?”
想了很久,上车之前我又发了一条:“老爸:学校今天举行全校性赏月活动,我不会寂寞的。祝老爸生日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4
“中秋节”本是一个合家团聚、欢乐喜庆的日子,但今年的中秋节,我的心里却有一份隐痛,有一份“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的伤感。
想起去年的中秋节,我们全家人是在爷爷的病房里度过的,一周后那个最爱我的人——爷爷就这样走了,我怎么能接受爷爷离去的事实呢?我多想能和爷爷一起,再次去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多想能和爷爷一起,再次去攻克一道道奥数难题;我多想能和爷爷一起,再次去公园、郊外、游乐场留下我们欢乐的足迹;我多想放学时再次看见爷爷那高大熟悉的身影;我多想回家后再次吃到爷爷为我精心烹饪的佳肴美味;我多想多想
爷爷走了的这一年里,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生命中那不可避免的残忍让我怎能去承受呢?“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生老病死,聚散离合,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或许此刻只有流泪能让我的心情变得*静,只有流泪才能减轻我心中对死亡离别的畏惧,只有流泪能让我坦然接受生命中那不可避免的残忍。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今天,我已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再过九个月,我就要与和蔼可亲的老师们分别了;就要与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分别了;就要与我亲切熟悉的青青校园分别了。正因为我知道了悲欢离合,知道了阴晴圆缺,所以我更加珍惜我们这九个月相聚的日子了。我希望能和老师们、同学们共同留下我们人生中最最美好的记忆。这样即使在离别的日子里,我们也会想起“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我们也会想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就让我珍惜我们彼此的缘分,就让我珍惜我们相聚的日子。因为我知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明天不论你们是人在他乡还是身处异地,我都会想起你们和我相处的光阴,我都会珍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不管我今后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每逢中秋节,我都会由衷的祝福我亲爱的同学们、我尊敬的老师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5
日月交替,四季循环,时光*淡地走近,然后负载着我的青春我的悲欢、记忆和牵念*淡地走远。我无法把握其中的玄奥,只得将自己隔离成芸芸众生之外一座心灵的孤岛。
在这座孤岛上,没有高大的航标灯,没有宁静的避风港,同时也没有尘世的纷繁与喧嚣。我的生命仅仅上以能够感受潮起潮落可以放眼云卷云舒而存在。自此,我不再刻意地追求任何东西,可冥冥中偏偏又有点什么在执著地等待着我呼唤着我。终于难敌诱惑,凝神而辨,却过尽千帆皆不是,徒留还原的我一次次独自品味失落与惆怅的苦涩。
无数次经历希冀与幻灭交织的苦痛之后,孤岛陷入更深的沉寂。但这种沉寂并非真正的沉寂,夜梦里,总有涛声千百回雷鸣般响起,从故乡的小河、校园的柳堤和那永远流逝的如诗如慕岁月。
既然痛着活着,就不能抹煞与之相关的痕迹。于是,孤岛上渐渐有了芳草有了花木和架构简陋而得体的小屋。有了小屋,便应有温暖和光亮。夜幕降临时,点燃一盏烛火,驱散心灵郁积的阴霾,也籍此照亮黑色的眼眸和周遭的世界。这些,慢慢地成为我生活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孤岛依旧。即使是孤岛,也必须面对浮沉的命运!我开始思考往昔极力回避并且已经淡漠了的生死聚散。在距离中秋月圆之际不到两天的今夜,打开尘封多日的相册,里面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与我同样皎洁的容颜。暗香涌动的刹那,甜蜜、悲辛顿注心头。过去,扶我上路的李、张、谢等恩师及大巴山金凤山坎父老乡亲,你们还好吗?当年与我促膝畅谈人生理想的建晖、模楷、宗仁、夕彬他们,今又在何方?曾经,在灵犀文学社周年晚会上演唱《飘雪》、《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和朗诵《纷纷槐花入梦来》的雪漫、英儿、梅子,如今是否仍在为了缪斯而追赶太阳?窗外一阵阴风拂过,我分明闻到死亡的气息。九九年,训华——中文系才子*,在温州因飞机失事遇难,随他而去的是英年才气和半卷诗文;前不久,美丽、善良且幼时与我相处甚好的碧表姐惨遭车祸,“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一时间,孤岛泪雨滂沱。万物之灵长,缘于思想语言,更缘于情感体验。本我孑立于孤岛之上,彻底恢复知觉。暗礁密布,浊浪滔天,谁是渡我到达彼岸的舟楫啊,是爱我的人祝福我的人。咫尺天涯,你们都要多多保重,为我,也为你们自己。
夜阑人静,推开窗,窗外明月当空。皓月碧空下,沧海桑田中,孤岛又渐渐演化成一朵初放的莲,正翘首等待千年前万年后那吟唱着《西洲曲》的采莲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6
素装弯桥,烟柳绿惨,冷了一湖春景。湖边一位银发苍苍的老人,步履蹒跚,抬望眼,一抹残阳如血。老人叹息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咿呀的我拉着妈妈的袖子,不解地问:“什么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今天忆起此事,不由心中一颤,当日她是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还是叹晚景凄凉,无人相伴?我曾想,老人若有至亲相伴,陪伴他一起漫步,有说有笑,何至于如此凄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初读东坡先生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不由感叹这位一向豪放,词气磅礴的文学家竟也写出这样感伤的词来。词的序言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原来这首词原是为了怀念他的弟弟子由所作。后来仔细阅读有关书籍,才知道苏家兄弟情谊之深厚世所罕见。哥哥说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弟弟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相传苏轼被害入狱,命悬一线时,曾给弟弟写了一首“绝命诗”《狱中寄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这首绝命诗,令宋神宗对苏家兄弟情深感动不已。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
苏轼读唐代韦应物“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诗句后感触很深,与子由约定“夜雨对床”:“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职。”对苏轼而言,他更追求一种亲情的萦绕,他愿淡泊名利,看重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净土。在苏轼看来,没有了亲情,生活便会空虚苍白。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历史长卷中璀璨夺目的华章。
在人生旅途中,亲情是人间最温暖的阳光,是抚*心灵创伤的妙药,也是激发生命力量的源泉。试问倘若缺少那一份精神支柱,人生该是怎样的一种寂寞?
我的家庭也曾经历过一段“天上月亏终转盈,地上人散却难聚”的岁月。在妈妈去国外工作的那段日子里,我常常一个人在寂寞的夜里伏在窗前的书桌上发呆,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突然听到电话响起的声音,妈妈一句“想你了”之后便泣不成声,而我呢,更加掩饰不住自己的情绪,竟然嚎啕大哭了起来,妈妈在那边哭,我在这边哭,然后又彼此安慰。*时觉得妈妈有点唠叨,而此时电话里的“唠叨”却是千遍万遍听不够。我仍然记得妈妈临行前与爸爸深情的拥抱,更明白了一向豁达乐观的爸爸,在妈妈离开的那段日子里为什么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言犹在耳,我不禁反复吟咏咀嚼。我知道,我应该对我的父母敬献出女儿深沉的爱,并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爱心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献给祖国,这一定是父母所希望的。
我真的担心,待我风华正茂时,我的至亲却已满面风霜。
但愿人长久作文7
昨日一场酣畅淋漓的风雪,洋洋洒洒地在苍茫大地上铺开来,转而又欺压到树梢,这座旧故事里的新城仿佛一夜间被披上了雪白雪白的婚纱,人们踩在她待嫁摇曳的裙摆上,留下了一串串风尘仆仆的痕迹,却也都在南来北风里纷纷扬吹落了。
见过很多很好的结束,确实,有点难过,也有点羡慕,恍然梦醒的异乡,难分东西的街巷,川流不息的人群里那股落寞被推搡着忘了归途,鸟儿轻摇着残枝枯叶,轻薄的飞雪在小孩子的欢笑里开成一抹洁白,而我,分明撞见了一片虚空,一粒一粒地凑成的空。
跟冬日的冷比起来似乎所有的淡漠都不算什么,和风雪的无情比起来或者一切的清冷都值得被原谅吧!春来将暖的日子终究是要许多期盼才唤得醒的。蝴蝶正盘旋在谁家的庭院?新燕可选好衔草结庐的泥塘?还要赶多久的路才能穿过这熙攘?人们,终究是不知道缘生何地情归谁属的。
脚下湿起的凉,脖颈落入的雪,空气里弥漫的悲欢混杂,在不辞辛劳地忠诚追随,一路向南,一心向远。
能比翼的候鸟,落单的鸿雁,还有一波一波涌入未来的旅人,他们是不是也曾割舍或是难忘?好像从来就不会遇到同样的迷茫,这世间的故事总有太多版本,契合,交错,横冲直撞,林林总总,却也都被染成深灰深灰的色彩,在萧瑟衰败的"冬景里,配合着一幕幕悲凉,谁笑着,或是哭了,都是这季节变换惹下的祸。
会不会有那么一个地方,我们迷失在桃林杏雨里,然后就不必赶路?房子是泥草做的,人是爱做的,泥土是绿色的,江海河流亦是五彩缤纷的,那里只有一条路,只有一个终点,是幸福,沿途还长满被叫作温暖的果子。那里啊!那里,后来怎么就被定义为梦了呢?
奔波的苦累,从来都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却也总是*安地被装在左心房或右心室的口袋里,从冬夏带到春秋,从东北路过江南,致死才卸得下来吧!有多少心甘情愿多少无可奈何呢?或许,人生原本多半就是梦短苦长也未可知吧!
喜欢寻一个咖啡小馆,找一个嘈杂中的角落敲些无关痛痒的文字,是的,嘈杂,太静了会管不住孤单这个淘气鬼,许多时候,我需要这嘈杂来确定自己是这光阴里活生生的一份子。有人说我的文字太冷,说生活那么多美好要写,其实,只有冷过的人才能读懂沧桑吧!我不喜欢讨好,无论是谁人何事,更不会用文字去表演那些盛大或是宁静的现世安稳,我只是偶尔忍不住把没锁牢的自己从内心深处放出来而已,柔软的,冷冽的,也都是生命如初的我,喜欢粗浅畅快的嬉笑怒骂,讨厌精致谨慎地赞颂奉承,若爱,莫深,若恨,就恨。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精神领地,那里盛放着自己的小情小爱小是小非,或许,也有痴怨纠缠,但也都是自己说了算的情绪心事,如果有幸被读懂,不会大喜,惹来嫌弃,更无须悲叹。生命如戏,总有些章节是要被拉扯着理解的,可能,本来,说故事的人,就没打算感动或激怒任何人。倘若,哪天,你路过,请保持安静,别问我为何欢喜因何愁,更是不必安慰,因为,我也是偶尔过来坐坐,那些自言自语的絮叨只是我送来的花肥饵料,总有一天,那里会种满我的一整个曾经,或许,与人们撞见的不同,所有的情感都是很新鲜很新鲜的,即使再过百年,依然澄澈的欢喜,纯粹的哭泣。
或许,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吧!雪还挂在树上,茶已经续了又续,思绪好像已经跑远了,于是,收拾起背包,我,又继续赶路,回家,或者流浪,慢慢走。我也总是这样没头没尾的就搁笔了,后面的故事,碎碎念,就交给后面的日子吧!只是,不会轻易地许愿了,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给失望多攒了个机会的。
推开门,华灯初上,风,很大,街,很空,路,很长,月光下,行走的是,天涯游子的,离愁别影,从红砖灰土,印上青石台阶,不必让路行人,抑或是什么车水马龙,仿佛这世界成了一个大舞台,只一个演员,也是这一个观众。
即使,偶尔也会想找个人一起走,但也都没太强求,求来的,终究经不起时光的考验,不会长久,倾心化蛊的痛,忍一忍就过去了,心中还是会怀着善暖,对这世间的有情人只一句嘱托:“但愿人长久”。
江湖有雨,浮世来风,我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作文8
我人生中的第十四个中秋节来临了。多想中秋节全家能够团圆,可爸爸还在外地,这让我很心烦。
“爸爸,你回不回家?我看啊,你干脆就住在广东好了。”
我挂了电话,气呼呼的将手机摔在一边,用力锁上了房门。奶奶端着一碗洗好的葡萄敲我的门:“你爸爸在外地辛苦奔波,还不是为了你吗?你不该和他生气的。他一年到头”
“说好了的。”我闷闷地朝着门口吼道,“他说他会回来的!”他没陪我过过一个中秋节。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没有!
门缝里的黑影卡在那里好久,然后默默的走开了。
一抬头,书桌上爸爸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爸爸是一个很聪明的男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工程师。他的努力支撑着一个家。然而他却是异常的忙碌。一年通常待在家里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来去匆匆。
可我,残忍推开了理解,选择了赌气。
一会儿,爷爷又过来劝我。这时,我的气才消了大半,打开了房门。爷爷一反常态的并没有说很多话,只是拿出了和爸爸视频通话的手机。
我怔住了!手机另一头的爸爸早已经不再年轻,三七分之间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干糙的皮肤显示出他早已经年过不惑。
“对不起,闺女!”爸爸突然轻轻地开了口,我再一次怔住了!
我突然意识到爸爸对我的殷切期望是多么的珍贵,而我的无理取闹是多么不懂事。那一瞬,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了。
父亲本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意识到除了一句“对不起”之外,竟无话可说。面红耳赤的加了一句“好好学习”。就匆忙的挂掉了电话。
下午,我整理书包准备回学校。手机微信却显示有信息。父亲的对话框弹了出来:“上学了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噗嗤”笑出声来,调侃道:“阁下走文艺路线了?”
想了很久,上车之前我又发了一条:“老爸:学校今天举行全校性赏月活动,我不会寂寞的。祝老爸生日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9
骨子里倘若有一点深情的基因,我坚信这来自于妈妈的遗传。妈妈跟她的发小在每个月末见面。她们分居城市的两畔,彼此有家有室,生活的琐碎使她们的容颜渐失光彩,然而她们之间的友情却在时间的长河里越磨越光亮。
又是一个不见不散的月末。妈妈一大早就带我出门,倒车,到达终点,唠嗑:从儿时相识,到闺中密友,到大学毕业,到结伴旅行——下雪天在东方明珠前合影,如数家珍。其实这些回忆我从小听到大,已是有些烦了。可是,看到妈妈和好友的那份友谊,又每每让我想起了你。
追溯我和你的相识,应该在二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儿,正因为要玩“两人三脚”的游戏寻不到玩伴而闹得跳脚。这时你战战兢兢地来到我身边,小心翼翼地问:“咱俩一起玩吧?”我点点头,你脸上些许的顾虑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咧开缺了两颗门牙的嘴,兴高采烈的欢颜。
自那以后,我们俩就像当初玩“两人三脚”一样,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六年了,我们经历每一次默契的心跳,我们阅读每一处美丽的风景。我不知道如何精确表达我们之间的友谊,才不至于流于肤浅。有时,我渴望速速老去,这样,我就可以像妈妈她们一样,和朋友拉着彼此的手甜蜜地说话。
天完全暗下来,黑压压的一片。她们还不知疲倦地倾诉着近来发生的事情,但阿姨的儿子却不胜其烦,嚷着肚子饿。妈妈只好恋恋不舍地起身,带我离去。
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而又有几个人,数十年会长久地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这么一想,我不禁感叹,忍不住告诉了妈妈,她笑着说:“据说世上保持友谊最久的是英国的一对九十五岁的老妇人,将近一个世纪。”
我点点头。如果到了晚年,还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们一起举头望月,低头怀旧,那或许就是人间最美的神话吧。
但愿人长久作文10
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夜晚,一个人孤独寂寞之时,总爱仰望星空,回忆往事。每回观赏,总有不同结果。又是月亮似一只小船漂泊在夜空;有时月亮似一个大圆盘,灿烂辉煌。于是,脑海中总能浮现出“露从今夜白,今日故乡明”等诗句。
站在异乡的街道上,一个人仰望星空,闭上双眼,往事浮现。听着喧闹声和喧杂声,便想起了久别的故乡。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处处留下了我的足迹。
懵懂时期,只知追逐打闹,不懂“故乡”这个代名词,当然也就不会明白“思乡”是什么了。那时,我天真的以为跟家人、朋友在一起,不需要什么故乡。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大了,语文老师拿出一幅*地图,用手指着渺小的一块,说:“这就是你们的故乡。”我呆呆地点点头,哦,故乡就这么小啊。就是在那一座小城,我结交了许多朋友,为我的童年装点得更加美丽。
少年时期,手一背,头一摇,学李白文豪背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006年,其中一位朋友远走他乡,去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当时,她让我为她写下一句话。我一丝不苟,紧握铅笔,写下了:“以后要常回家看看,咱们再在一起玩!”最后一笑,成为永久的记忆。之后,就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情,发誓永不分离!
那个曾经的海誓山盟已化为泡沫,留下的只是一丝丝想念。2007年暑假,来到了这座城市。和朋友分别时,我们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泪流满面,早已知道这样的拥抱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让它成为我们友情的鉴定吧!往日的欢笑、玩耍,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美好,多么珍贵。我并没有信守那个诺言,是的,我做错了太多。我不应该离你们而去,不应该跟你们简单的告别,不应该没跟你们联系,好多的不应该,一次次次的犯错,我真的是罪该万死!
现在仰望星空,看着月亮,好似她们每一个人的笑脸,跟我热情地打招呼。我勉强的笑了笑,嘴角无法翘起,才发现我的心在流泪。
繁华的城市,一人独自走在异乡悠长悠长的街道,下着绵绵细雨,清清唱着苏轼的《水调歌头》。歌声穿过大街小巷,传到了她们每一个人的耳里。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扩展阅读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扩展1)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
但愿人长久作文1
偶像,是朱西宁口中的唐人,是彭歌心里的沙漠奇葩,是晓风眼中落实的花朵,是痖弦梦里穿裙子的尤丽西斯……那么,对我而言它又是什么呢?
实在说不清我对三毛是怎样一种感觉。“三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红遍天下的名字,而当时我才呱呱坠地;在我牙牙学语时,她却已决绝地用一枚丝袜结束了自己的流浪人生。但在多年之后,尽管有着时间的跨越,尽管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姿多彩,我却可以一页页地翻阅她的生活,穿越她漂泊的生命,在记忆中一笔笔勾画出她那长长的裙,长长的发,还有那无法复制的独一无二的风情。真的很难描述这样的感觉——是庆幸,是敬仰,是崇拜,是向往?都是,或许又都不全是。
初识三毛,她就将属于自己的“撒哈拉”别致地在我面前展现开来。我沉醉于那份浪漫,那份痴情,那份直面逆境的洒脱之中。我折服于那份勇敢,那份执着,那份对人性恶的一面的鞭挞。在那样一片沙漠海中,虽然除却爱情和坚强外别无他物,但她硬是白手起家,让棺材摇身变成家具,使轮胎改头换面化为座椅……种种腐朽,都换作了神奇。三毛这个奇女子,凭借不可思议的想象在沙漠荒原中开出了一个春天。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仍是千千万万女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浪漫,三毛孑然一人,就将它演绎得淋漓尽致。
曾经有人出过一本书,内容大致是揭发三毛“撒哈拉”背后的真相。浏览过后,最大的感受是不理解。值得吗,不远万里赶去撒哈拉沙漠,只为揭穿一个女子埋下的梦?一个可以用不瘟不火的情绪、不紧不慢的语气,写行云流水般文字的女人,她的真相,又有什么紧要的?至少在爱她的人、在我们心中,她从来都是真实的,是感人至深的。否则,也不会在多年以后,仍有人前赴后继地和她相约“撒哈拉”,将一个个瞬间定格于心里。是的,那样的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充满希冀,当三毛带着浪漫姗姗走来,让你在眼泪中体会微笑时,似乎什么都可以抛到一旁。你又怎能去指责她的作假?所以,了解所谓的“真相”后,我对三毛的爱未曾消减半分。
因为依旧爱,所以对她选择离开尘世的方式无法视而不见。对于她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懦弱的表现。我想,在一个所有人“纸上谈兵”的年代,毅然选择背井离乡、奔赴荒漠的人,不会失之懦弱。有人说,这是败给了爱。或许吧,三毛,她总是用别人的生命来衡量自己。荷西、父母,是她生存的全部。向来以为人都是为自己而活的,懂事后我却渐渐明白,有些事情必须承受,没有退路。三毛,她将这样的承受表现得那么自然,那么若无其事。从来以为并不一定需要某个人来陪伴自己一生,明理之后我才醒悟,能为一个人而生、为一个人而死,才能让人生的价值变得不同一般。
不管事实究竟是怎样的,三毛仍是三毛——我挚爱的三毛。她的死,只是宣告她流浪在外的日子到此而止,但是,驻足在人们心里的旅程不会有句号。
还记得《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新年钟声里的故事吗?今年的新年钟声里,我同样默念了12遍“但愿人长久”,为她清水芙蓉般的文字,为她洒脱不羁的人生,也为所有爱她和将要爱她的人……
但愿人长久作文2
骨子里倘若有一点深情的基因,我坚信这来自于妈妈的遗传。妈妈跟她的发小在每个月末见面。她们分居城市的两畔,彼此有家有室,生活的琐碎使她们的容颜渐失光彩,然而她们之间的友情却在时间的长河里越磨越光亮。
又是一个不见不散的月末。妈妈一大早就带我出门,倒车,到达终点,唠嗑:从儿时相识,到闺中密友,到大学毕业,到结伴旅行——下雪天在东方明珠前合影……如数家珍。其实这些回忆我从小听到大,已是有些烦了。可是,看到妈妈和好友的那份友谊,又每每让我想起了你。
追溯我和你的相识,应该在二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儿,正因为要玩“两人三脚”的游戏寻不到玩伴而闹得跳脚。这时你战战兢兢地来到我身边,小心翼翼地问:“咱俩一起玩吧?”我点点头,你脸上些许的顾虑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咧开缺了两颗门牙的嘴,兴高采烈的欢颜。
自那以后,我们俩就像当初玩“两人三脚”一样,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六年了,我们经历每一次默契的心跳,我们阅读每一处美丽的风景。我不知道如何精确表达我们之间的友谊,才不至于流于肤浅。有时,我渴望速速老去,这样,我就可以像妈妈她们一样,和朋友拉着彼此的手甜蜜地说话。
天完全暗下来,黑压压的一片。她们还不知疲倦地倾诉着近来发生的事情,但阿姨的儿子却不胜其烦,嚷着肚子饿。妈妈只好恋恋不舍地起身,带我离去。
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而又有几个人,数十年会长久地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这么一想,我不禁感叹,忍不住告诉了妈妈,她笑着说:“据说世上保持友谊最久的是英国的一对九十五岁的老妇人,将近一个世纪。”
我点点头。如果到了晚年,还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们一起举头望月,低头怀旧,那或许就是人间最美的神话吧。(作者:叶欣 指导教师郭培旺)
但愿人长久作文3
今冬的上海应该是冷的,飘飘洒洒居然有了雪,这是久违的雪,上海已经好多年都没有了雪严寒的冬日是上天给上海的花祭。
余姚路、胶州路,胶州路、余姚路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不停的变换颜色,红、黄、绿,行街的路人川流不息,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是凝重的,在这两条路之间的教室公寓早已面目全非,它的满目疮痍正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以及曾经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们心头无法挥散的伤痛。
抵达上海已经是这场熊熊大火之后的第三天了,对于一个曾经习惯于这个城市尽然有序、紧张*和的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惊愕的事实,下了公车远远就能看到一整片的白色,那是白色菊花聚成的刺眼的白。仰起脸,曾经耸天夺目的楼宇在人的视线里忽然成了焦黑的残骸,是那样的刺痛人心,让人忍不住流下眼泪。
余姚路、胶州路十字街头已经形成了一片三角地带,人们手持白色菊花默默地穿过这十字街头为大火之中的罹难者送行,没有人言语,此刻,所有人的心都是一样的悲哀。送行者当中有年迈的老人,有年幼的孩子,有衣衫褴褛的打工仔,有西装革履的成功者,还有像我一样不远万里来到这座城市的过客,我们没有言语,却在相同的步调之中寄予对大火遇难者最沉痛的哀悼。大火烧毁的教室公寓中曾经生活着一群简单、朴素、*凡的人们,他们生活在这座国际大都市,过着自己的生活,每一个家庭都有它自己的快乐,这是人世的天伦。在世博结束的第二天,一场大火无情的将许许多多的家庭破坏的荡然无存。这样一个繁华的十字街头燃起熊熊的大火,那火一直燃到天际,整个城市都能看到这场大火,这是城市的伤痛,而那些亲人们呢,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就这样在这场大火之中消失,火苗像利剑一样刺穿每一个人的心田,却那样的无能为力。遇难者的亲人们将再也看不到他们了,大火蔓延灼伤的是世人的心灵。大火带走了很多的人,留下的是焦黑不清的残骸,那些在大火中消逝的生命,请你们安息吧,所有的人都已经为你们的天堂之路铺上了白菊,请你们一路走好。
死者长已矣,生者应当为活着的灵魂带来希望,我们谁也不愿看到这座城市的悲剧,但我们却要坚定的走下去,上海,不哭泣!每一个行人用他们最真诚的情感为这组城市系上他们自己的白丝带上海挺住,不管多么大的伤痛也要坚持下去。我们会看着一座繁华的城市,它的伤痛和悲哀,同时也看到生者对这座城市的"爱戴,这是生者给予这座城市最坚实的力量。一朵朵小小的白菊汇成白的海洋,一个个前来吊唁的人们用他们真诚顶住了一座*最瞩目的城市。
我们为死者沉哀,我们更为生者致敬,这眼前千千万万自发的人他们爱意是那样的深沉,浓烈,肃穆和庄重,这是他们对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尊敬,这是他们来自生命本真的善良。死者在天,应当是安然的;生者在地,应当是凝重的。这天地之隔虽然划隔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人天共鸣,爱意永恒,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作文4
我人生中的第十四个中秋节来临了。多想中秋节全家能够团圆,可爸爸还在外地,这让我很心烦。
“爸爸,你回不回家?我看啊,你干脆就住在广东好了。”
我挂了电话,气呼呼的将手机摔在一边,用力锁上了房门。奶奶端着一碗洗好的葡萄敲我的门:“你爸爸在外地辛苦奔波,还不是为了你吗?你不该和他生气的。他一年到头”
“说好了的。”我闷闷地朝着门口吼道,“他说他会回来的!”他没陪我过过一个中秋节。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没有!
门缝里的黑影卡在那里好久,然后默默的走开了。
一抬头,书桌上爸爸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爸爸是一个很聪明的男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工程师。他的努力支撑着一个家。然而他却是异常的忙碌。一年通常待在家里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来去匆匆。
可我,残忍推开了理解,选择了赌气。
一会儿,爷爷又过来劝我。这时,我的气才消了大半,打开了房门。爷爷一反常态的并没有说很多话,只是拿出了和爸爸视频通话的手机。
我怔住了!手机另一头的爸爸早已经不再年轻,三七分之间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干糙的皮肤显示出他早已经年过不惑。
“对不起,闺女!”爸爸突然轻轻地开了口,我再一次怔住了!
我突然意识到爸爸对我的殷切期望是多么的珍贵,而我的无理取闹是多么不懂事。那一瞬,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了。
父亲本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意识到除了一句“对不起”之外,竟无话可说。面红耳赤的加了一句“好好学习”。就匆忙的挂掉了电话。
下午,我整理书包准备回学校。手机微信却显示有信息。父亲的对话框弹了出来:“上学了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噗嗤”笑出声来,调侃道:“阁下走文艺路线了?”
想了很久,上车之前我又发了一条:“老爸:学校今天举行全校性赏月活动,我不会寂寞的。祝老爸生日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到中秋,又恰逢我的生日,总要听妈妈念叨这句诗词。4岁时,她就把这诗句的含义解释给我听,告诉我这是一个有名的诗人苏东坡写的。对幼小的我而言,虽然对这句诗词没有体会和共鸣,然而苏东坡我可是知道的,杭州有苏堤春晓、还有美味的东坡肉,据说苏东坡可以算是曾经的杭州市*呢。
去年看热门穿越剧《宫锁心玉》,剧里面主人公晴川唱了一首好听的歌,听到最后一句,我的心怦然一动,翻开了家里有些泛黄的《宋词赏析》,把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仔细诵读了几遍,渐渐地,我开始理解了该诗词的含义,对苏东坡的文采颇为钦佩,也开始对宋词有了一些了解。
这个暑假,看了林语堂大师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不但是我国文化史上的泰山北斗,还是一个有着高尚的道德力量的政治家,更是一个面对逆境毫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乐观苦中作乐的生命的强者。
说他是文化史上的泰山北斗,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词句优美,而且还是一个散文家、画家、书法家。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他以中秋为题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悼念亡妻的《江城子》都使得其他相似题材无出其右。正如林语堂大师所评的,他拥有“熠煜闪灼的天才所具有的魔力”。
说他是有着高尚的道德力量的政治家,因为他不在乎自己的仕途,而始终以天下百姓的利益为重。他任地方官的时候,开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做了很多利民的好事。任徐州太守的时候,治河成功,还关心囚犯的健康和福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他任密州太守的时候,当时眼看着贫困县山东密州在王安石新政的影响下民不聊生,他救了三四十个饥饿的孤儿,在自己家抚养,虽然他自己家的日子也相当艰辛;他还曾给当政的皇太后写信,请求宽免贫民欠债;他甚至还在杭州城的众安桥开设了*最早的“公立医院”,真是一个急百姓所急的好父母官!他忠君爱民,嫉恶如仇,然而强烈的坦直无畏的言论得罪了很多小人,面对各种迫害,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不移。而且他又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不计前嫌,宽容他的政敌对他的迫害,“但已往者,更说何益?”。正如林语堂大师所评的,“他不精于自谋,却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可以说是政治家的楷模。
说他是生命的强者,因为他面对逆境毫不怨天尤人,而是豪放洒脱地乐观面对。他仕途坎坷,一生漂泊,甚至还因“乌台诗案”受了四个月的牢狱之灾,晚年还不断被流放,受到政敌的迫害,但他仍然笑对人生,留下大量千古流芳的豪放的诗文和字画。他被贬到当时荒凉的广东省,他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看着他乐观自在的样子,他的政敌对他更加穷追不舍,甚至把他这个接近古稀之年的老人流放到当时条件更加恶劣的海南岛。在海南岛的两年半时间里,他自己搭陋室,自己研究制墨方法、还到乡野采药考订药草。正如林语堂大师对他的评价,"思想的快乐才是万古不朽的"。
看完《苏东坡传》,不但增加了我对苏东坡的诗词的理解,更让我喜欢他的为人,苏东坡的人格,不就如千古不变的月光一样皎洁无暇吗?晚上每当我望着洁白明亮的月亮,我就禁不住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6
秋,是一幅美丽的画。秋天到了,枯黄的落叶在枝头随风飘荡,时刻准备着扑向大地妈妈的怀抱,枫叶涨红了脸,好像在比谁的脸更红,果园里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农又忙碌了起来。苹果先生差点压断了枝条,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下一代“iphone”,可最后还是进了人们的肚子里。橘子小姐刚刚还在涂“香奈尔”护肤霜,现在却被秋风变成了黄脸婆。趁橘子小姐还没发现的空当,秋风宝宝早已悄悄地溜走了。几分钟后,果园里传来一声尖叫声。
“咔嚓咔嚓”是谁发出了这个响声,原来是肌肉男——大闸蟹先生出场了。他一边挥动着大钳子,一边掉进了人们的陷阱里。一刻钟后,大闸蟹先生成了桌上的一盘美食。金灿灿的外壳,打开一看,是黄色的蟹黄,咬上一口,甜甜的,好像在一片糖海里。拔下钳子,敲碎,就是美味的蟹肉,甜丝丝的,软绵绵,美味极了。
当然,在人们的美食榜上,必然少不了月饼。月饼和中秋的月亮一样象征着团团圆圆。赏着夜空中又大又圆的明月,我突然低声吟起了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尽管大家同住在不同的城市,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当我们抬起头来,看着同一轮月亮眨眼时,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但愿人长久作文7
那段时间,我总是听着这首《但愿人长久》,在夜深人静时寂寞的敲文字,感觉就像这首歌一样荒凉。
记得那时侯我好像写了好多有关《棋魂》的同人和评论,一个人在网上搜图发帖一直到凌晨三四点也不会觉得困。找出Q论里最爆笑的帖子看,却依旧笑不出来,那种滋味是很难熬的,然后心里莫名其妙的多了份思念,在夜里一遍一遍重温白天里你给我的温暖,思念你的滋味也如这首歌一样冷清萧索,我那么的依赖你!
那是一段虚无缥缈的爱恋,心里明知不可能触及,却还是死心塌地。其实我爱上的也不过是那么飘渺的一个你,永远都只存在于网络中的虚幻爱人。也许我爱上的,并不是你,而是那份思念时疼痛又美丽的心情。
于是我对自己说:“网恋,我不可以相信你。”
后来,假期结束,我又回到了从前的生活,这场恋爱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蒸发掉了。只是每次听到《但愿人长久》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你,想起这段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恋爱。
于是,这首歌成了开启这段爱的记忆的密码。
从前,我爱过你,曾经深深的,那么用力的,爱着你。
那段爱恋那么短暂,几乎是稍纵即逝的,但我坚信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的后面是,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8
但愿人长久轻寒如水的午夜,仰望星空。可汉皎皎,像是一些人被人随手洒落的明珠。
一切都被眼前的方向迷茫,沉静停带在孤独的人的身边,或许这样是无可奈何,但这样也是好美好美,此时,心头思绪万千,把我带入了童年。幼稚的童年,一个快乐、充满幻想的日子。在每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我总爱依偎在爷爷的身边,吃力地数着满天的星“一颗、两颗、三颗”乐此不疲。可是,人慢慢长大,开始麻木了,我不再幼稚。遥望星空,星光灿烂,我感到了宇宙的无穷,人生的渺小。一个声音在宇宙间的隐隐约约,而同时又在我的心底回荡,“宇宙无穷,人生也是无尽的。”我不禁愕然:人生怎会是无尽的呢?“是的”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继续说着:“每个人有生有晚,但在一个人死后,他的生命可以在另一种意义上得到延续。他精神上永不磨灭,事实上,他又获得了新生,他不是永远的不存在,只是他的人生道路的终结。我想我会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作出贡献,生命就有意义,人生得到了延续,用垂不朽,当然是无尽了。那,我在童年时的回忆,或者在童年时的我都将永远存在。星星依然灿烂,宇宙依然遥远,而我已不是刚才的我,星空这样启示我,我一定会尽我的力量,放我的光芒。
人不是渺小的,人的一生的意义大过宇宙,比宇宙更加神秘。
但愿人长久作文9
偶像,是朱西宁口中的唐人,是彭歌心里的沙漠奇葩,是晓风眼中落实的花朵,是痖弦梦里穿裙子的尤丽西斯。那么,对我而言它又是什么呢?
实在说不清我对三毛是怎样一种感觉。“三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红遍天下的名字,而当时我才呱呱坠地;在我牙牙学语时,她却已决绝地用一枚丝袜结束了自己的流浪人生。但在多年之后,尽管有着时间的跨越,尽管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姿多彩,我却可以一页页地翻阅她的生活,穿越她漂泊的生命,在记忆中一笔笔勾画出她那长长的裙,长长的发,还有那无法复制的独一无二的风情。真的很难描述这样的感觉——是庆幸,是敬仰,是崇拜,是向往?都是,或许又都不全是。
初识三毛,她就将属于自己的“撒哈拉”别致地在我面前展现开来。我沉醉于那份浪漫,那份痴情,那份直面逆境的洒脱之中。我折服于那份勇敢,那份执着,那份对人性恶的一面的鞭挞。在那样一片沙漠海中,虽然除却爱情和坚强外别无他物,但她硬是白手起家,让棺材摇身变成家具,使轮胎改头换面化为座椅,种种腐朽,都换作了神奇。三毛这个奇女子,凭借不可思议的想象在沙漠荒原中开出了一个春天。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仍是千千万万女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浪漫,三毛孑然一人,就将它演绎得淋漓尽致。
曾经有人出过一本书,内容大致是揭发三毛“撒哈拉”背后的真相。浏览过后,最大的感受是不理解。值得吗,不远万里赶去撒哈拉沙漠,只为揭穿一个女子埋下的梦?一个可以用不瘟不火的情绪、不紧不慢的语气,写行云流水般文字的女人,她的真相,又有什么紧要的?至少在爱她的人、在我们心中,她从来都是真实的,是感人至深的。否则,也不会在多年以后,仍有人前赴后继地和她相约“撒哈拉”,将一个个瞬间定格于心里。是的,那样的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充满希冀,当三毛带着浪漫姗姗走来,让你在眼泪中体会微笑时,似乎什么都可以抛到一旁。你又怎能去指责她的作假?所以,了解所谓的“真相”后,我对三毛的爱未曾消减半分。
因为依旧爱,所以对她选择离开尘世的方式无法视而不见。对于她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懦弱的表现。我想,在一个所有人“纸上谈兵”的年代,毅然选择背井离乡、奔赴荒漠的人,不会失之懦弱。有人说,这是败给了爱。或许吧,三毛,她总是用别人的生命来衡量自己。荷西、父母,是她生存的全部。向来以为人都是为自己而活的,懂事后我却渐渐明白,有些事情必须承受,没有退路。三毛,她将这样的承受表现得那么自然,那么若无其事。从来以为并不一定需要某个人来陪伴自己一生,明理之后我才醒悟,能为一个人而生、为一个人而死,才能让人生的价值变得不同一般。
不管事实究竟是怎样的,三毛仍是三毛——我挚爱的三毛。她的死,只是宣告她流浪在外的日子到此而止,但是,驻足在人们心里的旅程不会有句号。
还记得《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新年钟声里的故事吗?今年的新年钟声里,我同样默念了12遍“但愿人长久”,为她清水芙蓉般的文字,为她洒脱不羁的人生,也为所有爱她和将要爱她的人。
但愿人长久作文10
中秋前夜,我们班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凡的中秋晚会。虽然天公不作美,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但是有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陪伴,我们依然无比兴奋和激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随着这句开场口号的响起,我们的晚会拉开了帷幕!首先是集体朗诵诗歌的“吟秋”环节。《山行》、《秋夕》、《枫桥夜泊》,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把我们带进了秋天的意境里。
最让我期待和难忘的是第二个“赏月”——才艺表演环节,因为我申报了要表演一段新疆舞。同学们的节目个个精彩纷呈:有帅气深情的吉他弹唱、有神奇有趣的魔术表演、还有低沉悠扬的大提琴演奏,第八个节目终于轮到我啦!我胸有成竹地走上舞台,露出了自信开心的笑容,在充满节奏感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当我跳到新疆舞的经典动作“扭脖子”时,大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和着音乐里的鼓点帮我一起打节奏,让我越跳越有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为了表演好这个节目,我已经连续开了好几个夜工。每次练得汗流浃背也不愿意休息,因为妈妈说认真做事的孩子最美丽。
接下来的“望月、唱月、品月”,每个环节都让我们欣喜不已。晚会接近尾声,大家都意犹未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这真是一次难忘的中秋晚会!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扩展2)
——但愿人长久教案10篇
但愿人长久教案1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熟记下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⒊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
⒉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三、知识准备;引导学生事先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古人表达思念亲人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⒊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启发学生大胆背诵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吟诵苏轼《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提问: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教师适时介绍苏轼。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父亲叫苏洵,弟弟叫苏辙,也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
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㈡教师范读课文。
㈢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㈣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⒈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分清前后鼻音、*翘舌音。
⒉读词语:
⑴观赏、思念、埋怨、宽慰、吟诵
⑵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⒊读课文,师生评议。
㈣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词语(1)(2)进行复述。
㈤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⒉试着背诵课文4-6自然段。
⒊解答课文重疑难之处。
二、教学过程:
㈠听写词语;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吟诵
㈡找出上述词语所在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为什么“埋怨”?为什么“宽慰”?
㈢学习1-3自然段
⒈指名读1-3段,思考: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板书:心绪不宁手足情深阔别七年
⒉指导朗读:中秋佳节,人们合家团圆,心情十分愉快,朗读时要读出喜悦之情;苏轼与弟弟情同手足,却分别多年,如今中秋,本来应该亲人团圆,他俩却天各一方,忍受思念之苦,朗读时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㈣学习4-6自然段。
⒈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⒉讨论小结:苏轼看到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想到月圆人也应该团圆啊!可是自己却不得不和弟弟天各一方,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埋怨月圆人不圆
⒊朗读背诵。
⒋苏轼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
⒌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人生哲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⒍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㈤课堂练笔:苏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手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你能以苏轼的身份向弟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
㈥语文实践活动。“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请同学们收集这一主题的诗词,举办班级朗诵会。
但愿人长久教案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苏轼。
3、基础性诊断练习,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词。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交待了苏轼创作的原因。
(2)中秋节,各家团圆,而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你还联想到什么诗句?
(3)苏轼与弟弟感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看出的?
3、指导朗读
(二)学习4-5自然段。
1、诗人为什么睡不着?
2、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那些词看出他的思亲之情?
(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苏轼并未陷于怅恨之中,很快解脱,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从哪看出他的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积极向上?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读诗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诗句。
2、介绍古典诗词及《水调歌头》。
3、听课文录音。练习朗读。
四、总结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总结全文。
2、背诵《水调歌头》。
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收集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2、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
但愿人长久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识不写,另有一个多音字“埋”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生字组成的词语。但愿人长久-教案教学设计好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难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准备:
1、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
2、有关教学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2、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激趣导入:
1、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2、简介苏轼生*
四川人,北宋杰出文学家,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揭示课题
苏轼与其弟苏辙自幼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而后来长期分别,天各一方。/article/时值中秋之夜,目睹别的家人团聚,共赏明月,思念之情由然而生,然而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谛,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
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读音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学生练习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4、听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说说课文写了谁的事?是件什么事?
但愿人长久教案4
一、教材分析
《但愿人长久》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苏东坡《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
二、教学目标
( 1 ) 知识目标
A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B 学习文包诗写法
C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 ) 能力目标
A、 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B、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C、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 设的意境,进行 美的熏陶。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教师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为应对这一情况,课前利用早读课和辅导课时间提供了大量关于苏轼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他的生活,这样就能使学生感悟课文有了一些基础。教学中以品读悟情为主,教师适当以语言渲染,努力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
五、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六、说教法不与学法
(1)《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们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筛选学生的疑问,突出情感变化,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有关情感变化的词语。例如:思念、埋怨、宽慰等。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2)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七、说板书及作业
(1) 板书就按课文作者的思路来安排的,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
(2) 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水调歌头》全文,了解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和时代背景。
八、主要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2、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们会和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
3、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
4、介绍苏轼。
5、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
但愿人长久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熟记下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3、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
2、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三、知识准备
引导学生事先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古人表达思念亲人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启发学生大胆背诵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吟诵苏轼《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提问: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教师适时介绍苏轼。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父亲叫苏洵,弟弟叫苏辙,也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
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㈡教师范读课文。
㈢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㈣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1、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分清前后鼻音、*翘舌音。
2、读词语:
⑴观赏、思念、埋怨、宽慰、吟诵。
⑵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3、读课文,师生评议。
㈣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词语(1)(2)进行复述。
㈤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2、试着背诵课文4—6自然段。
3、解答课文重疑难之处。
二、教学过程:
㈠听写词语;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吟诵。
㈡找出上述词语所在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为什么“埋怨”?为什么“宽慰”?
㈢学习1—3自然段
1、指名读1—3段,思考: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板书:心绪不宁手足情深阔别七年
2、指导朗读:中秋佳节,人们合家团圆,心情十分愉快,朗读时要读出喜悦之情;苏轼与弟弟情同手足,却分别多年,如今中秋,本来应该亲人团圆,他俩却天各一方,忍受思念之苦,朗读时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㈣学习4—6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2、讨论小结:苏轼看到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想到月圆人也应该团圆啊!可是自己却不得不和弟弟天各一方,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埋怨月圆人不圆
3、朗读背诵。
4、苏轼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
5、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人生哲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㈤课堂练笔:苏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手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你能以苏轼的身份向弟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
㈥语文实践活动。“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请同学们收集这一主题的诗词,举办班级朗诵会。
但愿人长久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苏轼。
3、基础性诊断练习,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词。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交待了苏轼创作的原因。
(2)中秋节,各家团圆,而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你还联想到什么诗句?
(3)苏轼与弟弟感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看出的?
3、指导朗读
(二)学习4-5自然段。
1、诗人为什么睡不着?
2、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那些词看出他的思亲之情?
(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苏轼并未陷于怅恨之中,很快解脱,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从哪看出他的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积极向上?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读诗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诗句。
2、介绍古典诗词及《水调歌头》。
3、听课文录音。练习朗读。
四、总结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总结全文。
2、背诵《水调歌头》。
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收集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2、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
但愿人长久教案7
一、引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出示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案8
一、教材分析
《但愿人长久》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苏东坡《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
二、教学目标
( 1 ) 知识目标
A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B 学习文包诗写法
C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 ) 能力目标
A、 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B、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C、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 设的意境,进行 美的熏陶。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教师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为应对这一情况,课前利用早读课和辅导课时间提供了大量关于苏轼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他的生活,这样就能使学生感悟课文有了一些基础。教学中以品读悟情为主,教师适当以语言渲染,努力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
五、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六、说教法不与学法
(1)《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们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筛选学生的疑问,突出情感变化,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有关情感变化的词语。例如:思念、埋怨、宽慰等。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2)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七、说板书及作业
(1) 板书就按课文作者的思路来安排的,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
(2) 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水调歌头》全文,了解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和时代背景。
八、主要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2、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们会和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
3、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
4、介绍苏轼。
5、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
但愿人长久教案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资料,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齐读书,一齐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
后鼻音:躺朝廷
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屈指算来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玩耍埋怨悲欢离合
观赏但愿宽慰阴晴圆缺
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忙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忙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完美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
要( )尝( )倍( )遍( )
第二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
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
4、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
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比较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情绪: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此时此刻,苏轼的情绪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透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资料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
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完美期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
转念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 )离( )阴( )圆( )
美( )亮( )远( )留( )
2、根据课文资料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亮(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案10
一、音乐渲染,激情导入
1、背景音乐播放《明月几时有》,屏显:花好月圆皓月当空明月高悬欢聚一堂团团圆圆合家欢乐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一看这些词你就能想到哪个节日?(中秋节)
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行吗?(练读)谁读得美,谁先来
3、读得多美呀!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这就是我们汉语言的魅力。
过渡:千年以前,就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揭词、读词。
课件在原先的图+音乐上打出:词音乐继续播放。
(1)自己轻声读读、谁愿意读?谁还想读?
(2)苏轼是在怎样的状况下写出这首词的?他的情绪前后经过了几次变化?
二、合作探究,感悟“思念”
1、我们先来看看1-3小节,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擦掉第一个问号。
2、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一齐一齐”“整天”“形影不离”“又有七个年头”等词的理解体会。(实物投影圈画关键词)
△原因之一:手足情深,聚少离多。
①“手足情深”:“手足”原先指手和脚,那里指兄弟。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一齐一齐“形影不离”板书。相机理解“形影不离”。)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情绪。指名读。
②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呢?(兄弟间的感情十分深厚)“整天”
③引读:但是,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就会。
因为古人不像我们这天的人有手机、视频,能够用qq聊天等。
“各奔东西”意思?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圈出“又”(“又有”,表现聚少离多板书)如此情深的弟弟又分别七年之久,怎能不令人思念!
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和苏辙的感情很好。生练读,指名读,齐读。“整天”“!”突出。
△原因之二:中秋之夜,孤身一人
师简介:苏轼的父母、妻子在他做此诗前相继去世,他只剩下苏辙一个亲人。
过渡:在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你能想象一下在这月圆之夜人们是如何共度佳节的吗?第2节,指名读。真是一个温馨的画面。
但此时的苏轼却独自“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异地,在哪里?指名读第1小节。
想一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
△原因之三:触景伤情
在这团圆之夜,他却孤身一人(板书),看到别人(圈画)“欢欢喜喜品尝瓜果”“观赏着明月”。中秋之夜本来就倍感思念亲人,而且目睹他人的团聚,“每逢佳节倍思亲”,触景伤情(板书),更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思念。难怪他“心绪不宁”。理解。
1、此刻请你把自己想象成苏轼,在中秋之夜你孤身一人,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读读1-3小节,把你的情感、你的思念表达出来。(自由练读、分小组分段赛读)
有感情朗读课文1-3小节。(配置背景音乐《良宵》)
指导:描述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用愉快的语气读。
描述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用伤感的语气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渐渐西沉,远远望去,月光如水,这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窗前。瞧,多美的一番夜晚美景呀!(出示图片)
2、但是,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在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却躺在床上,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状的惆怅与埋怨。他在埋怨谁?为什么埋怨呢?
三、感悟“埋怨”(精读第4小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苏轼在埋怨什么?指名回答,齐读。
2、指导感悟
(1)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睡不着。此情此景,就像李白在《静夜思》中所说的,引背已学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的神情是怎样样的?(眼睁睁)你会觉得他怎样?(很孤独、很无奈,若有所思。)
(2)圈画出示:“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圈画:埋怨、无情〉
谁来埋怨月亮?指导读。
你*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请一位小诗人上台站在电视机前试着埋怨一下。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齐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情绪。
(3)为什么苏轼在中秋夜会觉得月亮无情?
教师归纳:其实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无情。但是苏轼认为,是月亮增加了自己的烦恼和思念之苦,是月亮无情和自己作对。“花好月圆,人不圆”在苏轼看来,月亮就应是有感情的,就应是有同情、仁爱之心的,不就应和诗人过不去,所以,自己和弟弟身处异地,天各一方,月亮就应同情手足兄弟的分离,不就应这么圆、这么亮。这看似无理的埋怨和责问,实则表达了他思念弟弟的强烈感情。原先这埋怨之情来源于思念之苦。
(4)其实他不仅仅埋怨月亮,还在埋怨什么?那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如果你是苏轼,此刻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这美丽的夜景,如水的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5)你能带着这样的的情绪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吗?齐读。(注意读好反问句,“怎样也”让人感觉苏轼辗转难眠。)
四、感悟“宽慰”(精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之后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宽慰”是什么意思?板书。(宽解安慰。课文中指因得到安慰而宽心。)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2、他换了一种想法,他转念想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反义词。投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实物投影圈画几对反义词。
3、师边指边述。
4、“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样理解的?(换种说法)
什么叫“十全十美”?有句话叫做“遗憾也是一种美”。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5、小结:是啊。生活中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刻,人生就是喜怒哀乐交集在一齐的,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也就是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过渡: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再读。
6、是啊,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
7、想到这些,一种完美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正所谓继续投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水调歌头》中最有名的几句诗,其中最让人感受到苏轼豁达乐观的句子就是我们文中节选的部分,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吧!齐读诗句。
结合上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书本中找找这两句话的意思。
(2)指名答,生齐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但愿完美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重点理解“人长久”:完美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
“婵娟”:完美的月色。
(3)上面三句话的意思找一找。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②指名再读意思。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但愿:只期望。
婵娟:美丽的月光。
③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8、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完美的感情齐读这几句词。配乐读、背诵。
9、再读:轻轻抬起头,对着这轮皎洁的明月,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受,读读词,再读读那一段话!
10、所以苏轼情绪宽慰了。由此能够可见,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热爱生活用心乐观(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我们有时也需要换一种视角去看待生活、看待悲伤离合。
四、总结课文
今年的中秋节即将到来,在中秋佳节,月圆之季,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想把这份完美的祝愿送给谁?学生不会说的时候,师引导(*叔叔、海外学子、台湾同胞……)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扩展3)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
但愿人长久作文1
那段时间,我总是听着这首《但愿人长久》,在夜深人静时寂寞的敲文字,感觉就像这首歌一样荒凉。
记得那时侯我好像写了好多有关《棋魂》的同人和评论,一个人在网上搜图发帖一直到凌晨三四点也不会觉得困。找出Q论里最爆笑的帖子看,却依旧笑不出来,那种滋味是很难熬的,然后心里莫名其妙的多了份思念,在夜里一遍一遍重温白天里你给我的温暖,思念你的滋味也如这首歌一样冷清萧索,我那么的依赖你!
那是一段虚无缥缈的爱恋,心里明知不可能触及,却还是死心塌地。其实我爱上的也不过是那么飘渺的一个你,永远都只存在于网络中的虚幻爱人。也许我爱上的,并不是你,而是那份思念时疼痛又美丽的心情。
于是我对自己说:“网恋,我不可以相信你。”
后来,假期结束,我又回到了从前的生活,这场恋爱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蒸发掉了。只是每次听到《但愿人长久》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你,想起这段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恋爱。
于是,这首歌成了开启这段爱的记忆的密码。
从前,我爱过你,曾经深深的,那么用力的,爱着你。
那段爱恋那么短暂,几乎是稍纵即逝的,但我坚信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的后面是……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2
日月交替,四季循环,时光*淡地走近,然后负载着我的青春我的悲欢、记忆和牵念*淡地走远。我无法把握其中的玄奥,只得将自己隔离成芸芸众生之外一座心灵的孤岛。
在这座孤岛上,没有高大的航标灯,没有宁静的避风港,同时也没有尘世的纷繁与喧嚣。我的生命仅仅上以能够感受潮起潮落可以放眼云卷云舒而存在。自此,我不再刻意地追求任何东西,可冥冥中偏偏又有点什么在执著地等待着我呼唤着我。终于难敌诱惑,凝神而辨,却过尽千帆皆不是,徒留还原的我一次次独自品味失落与惆怅的苦涩。
无数次经历希冀与幻灭交织的苦痛之后,孤岛陷入更深的沉寂。但这种沉寂并非真正的沉寂,夜梦里,总有涛声千百回雷鸣般响起,从故乡的小河、校园的柳堤和那永远流逝的如诗如慕岁月。
既然痛着活着,就不能抹煞与之相关的痕迹。于是,孤岛上渐渐有了芳草有了花木和架构简陋而得体的小屋。有了小屋,便应有温暖和光亮。夜幕降临时,点燃一盏烛火,驱散心灵郁积的阴霾,也籍此照亮黑色的眼眸和周遭的世界。这些,慢慢地成为我生活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孤岛依旧。即使是孤岛,也必须面对浮沉的命运!我开始思考往昔极力回避并且已经淡漠了的生死聚散。在距离中秋月圆之际不到两天的今夜,打开尘封多日的相册,里面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与我同样皎洁的容颜。暗香涌动的刹那,甜蜜、悲辛顿注心头。过去,扶我上路的李、张、谢等恩师及大巴山金凤山坎父老乡亲,你们还好吗?当年与我促膝畅谈人生理想的建晖、模楷、宗仁、夕彬他们,今又在何方?曾经,在灵犀文学社周年晚会上演唱《飘雪》、《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和朗诵《纷纷槐花入梦来》的雪漫、英儿、梅子,如今是否仍在为了缪斯而追赶太阳?窗外一阵阴风拂过,我分明闻到死亡的气息。九九年,训华——中文系才子*,在温州因飞机失事遇难,随他而去的是英年才气和半卷诗文;前不久,美丽、善良且幼时与我相处甚好的碧表姐惨遭车祸,“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一时间,孤岛泪雨滂沱。万物之灵长,缘于思想语言,更缘于情感体验。本我孑立于孤岛之上,彻底恢复知觉。暗礁密布,浊浪滔天,谁是渡我到达彼岸的舟楫啊,是爱我的人祝福我的人。咫尺天涯,你们都要多多保重,为我,也为你们自己。
夜阑人静,推开窗,窗外明月当空。皓月碧空下,沧海桑田中,孤岛又渐渐演化成一朵初放的莲,正翘首等待千年前万年后那吟唱着《西洲曲》的采莲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3
一只泛黄的老鹰风筝静静地躺在柜子里。
记忆的抽屉被打开:天空瓦蓝瓦蓝的,飞鸟挥动双翅在空中盘旋。“祖母,我想飞上天去玩耍呢,你说人为什么不会长出像鸟儿一样的翅膀?”“傻孩子,你要是生了翅膀,我去哪里找你呢?”于是欢乐的笑容,呈现在一老一少的脸上。
静谧的夏夜,连聒噪的知了都忍不住睡去,祖母却蹲坐在门前台阶上。她那灵巧的手,将风筝粘得结结实实,把线卷进线轮,似乎把我对天空的向往和祖母对我的爱都卷了进去。祖母扬起崭新的风筝,想到孙儿看到风筝时兴高采烈的样子,她满足地笑了。
翌日,祖母牵着小小的我踏过湿润的草地。瘦瘦的祖母用干枯的手举着神采飞扬的老鹰风筝。这风筝有一双黑色的让我无比羡慕的翅膀,风越大,这风筝飞的越高。
“看呐!风筝飞起来啦。”我看着天边的风筝,好像自己生出了一对真的翅膀。我跟着风筝迎风奔跑,心里乐开了花。祖母呢,在一手拉着风筝,扭头对我笑呢。
可谁能想到,后来我再也没有与祖母一同放过风筝了,祖母为我做的风筝变得陈旧,尘封在柜子里,这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份遗憾。
许多年后,学校开展了手工活动,我亲手制作了一个老鹰风筝,那是与祖母亲手做的老鹰风筝极其相似的,它使我回想起祖母为我劳碌到深夜的背影,那么单薄。我鼻头一酸,便下定决心——与祖母再放一次风筝。
周末,天空蓝得那么纯粹,草地绿得让我心醉。已经比祖母还高大的我满心欢喜地牵着祖母来到草地。我紧握着她的手,她的手似乎比以前更瘦了,轻飘飘的,感觉不到重量。
那只似曾相识的老鹰风筝,在空中扶摇直上,翩跹起舞。当我离祖母越来越远时,我看到祖母的身形正在逐渐变小,我的眼眶感觉到一股热流。我多希望时光能倒流,祖母永远不会变老。
祖母挥舞着手中的野花,为我加油打气,就像我小时候整天跟在祖母身后一样。
风筝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飞翔着,无忧无虑,希望天空能听到我的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赶忙跑回祖母身边,希望与祖母在一起的时光再多些。
那片碧绿的芳草地里,印着祖母与我一同留下那深深浅浅的脚印。
但愿人长久作文4
我人生中的第十四个中秋节来临了。多想中秋节全家能够团圆,可爸爸还在外地,这让我很心烦。
“爸爸,你回不回家?我看啊,你干脆就住在广东好了。”
我挂了电话,气呼呼的将手机摔在一边,用力锁上了房门。奶奶端着一碗洗好的葡萄敲我的门:“你爸爸在外地辛苦奔波,还不是为了你吗?你不该和他生气的。他一年到头”
“说好了的。”我闷闷地朝着门口吼道,“他说他会回来的!”他没陪我过过一个中秋节。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没有!
门缝里的黑影卡在那里好久,然后默默的走开了。
一抬头,书桌上爸爸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爸爸是一个很聪明的男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工程师。他的努力支撑着一个家。然而他却是异常的忙碌。一年通常待在家里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来去匆匆。
可我,残忍推开了理解,选择了赌气。
一会儿,爷爷又过来劝我。这时,我的气才消了大半,打开了房门。爷爷一反常态的并没有说很多话,只是拿出了和爸爸视频通话的手机。
我怔住了!手机另一头的爸爸早已经不再年轻,三七分之间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干糙的皮肤显示出他早已经年过不惑。
“对不起,闺女!”爸爸突然轻轻地开了口,我再一次怔住了!
我突然意识到爸爸对我的殷切期望是多么的珍贵,而我的无理取闹是多么不懂事。那一瞬,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了。
父亲本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意识到除了一句“对不起”之外,竟无话可说。面红耳赤的加了一句“好好学习”。就匆忙的挂掉了电话。
下午,我整理书包准备回学校。手机微信却显示有信息。父亲的对话框弹了出来:“上学了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噗嗤”笑出声来,调侃道:“阁下走文艺路线了?”
想了很久,上车之前我又发了一条:“老爸:学校今天举行全校性赏月活动,我不会寂寞的。祝老爸生日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5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夜晚,皓月当空。人们欢欢喜喜的品尝瓜果,观赏明月。苏轼却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玩,整天形影不离。长大后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年之久了。
月亮渐渐西沉。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望着明月,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莫偏偏在别人分离时变的那么圆满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有欢喜忧愁,就像那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这真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啊!
但愿人长久作文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为何,一直很喜欢吟苏轼的《水调歌头》,而每次吟完后,总觉得很舒服,或许,这旋律中,有种浓浓思乡的恋情吧!
终于要到中秋节了,亲人终于可以欢聚一堂。想到这,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月亮,不知何时已爬上了夜空。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发出了淡淡的光辉,不像太阳的光芒那样刺眼,很柔和,很温暖,我很喜欢。而在月亮旁的星星们,似乎是月亮的孩子,他们分布在天空的每个角落。白天,太阳的光辉普照大地,他们就和月亮妈妈一起躲在某个我们全都不知道的地方;而夜晚,休息了一天的他们就和月亮妈妈一起,升上天空,用他们柔和的光芒点亮大街小巷。
温暖的太阳,柔和的月亮,调皮的星星,他们一定是快乐的一家吧!可惜,他们似乎都不能相见,太阳早上便去上班了,而月亮和星星又好像离得太远了。不过,他们在中秋佳节一定能相见的,团圆的日子,不远了。
窗外的那轮明月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它的光辉变得更亮了!而此时,我仿佛听到了某种声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但愿人长久作文7
骨子里倘若有一点深情的基因,我坚信这来自于妈妈的遗传。妈妈跟她的发小在每个月末见面。她们分居城市的两畔,彼此有家有室,生活的琐碎使她们的容颜渐失光彩,然而她们之间的友情却在时间的长河里越磨越光亮。
又是一个不见不散的月末。妈妈一大早就带我出门,倒车,到达终点,唠嗑:从儿时相识,到闺中密友,到大学毕业,到结伴旅行——下雪天在东方明珠前合影,如数家珍。其实这些回忆我从小听到大,已是有些烦了。可是,看到妈妈和好友的那份友谊,又每每让我想起了你。
追溯我和你的相识,应该在二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儿,正因为要玩“两人三脚”的游戏寻不到玩伴而闹得跳脚。这时你战战兢兢地来到我身边,小心翼翼地问:“咱俩一起玩吧?”我点点头,你脸上些许的顾虑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咧开缺了两颗门牙的嘴,兴高采烈的欢颜。
自那以后,我们俩就像当初玩“两人三脚”一样,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六年了,我们经历每一次默契的心跳,我们阅读每一处美丽的风景。我不知道如何精确表达我们之间的友谊,才不至于流于肤浅。有时,我渴望速速老去,这样,我就可以像妈妈她们一样,和朋友拉着彼此的手甜蜜地说话。
天完全暗下来,黑压压的一片。她们还不知疲倦地倾诉着近来发生的事情,但阿姨的儿子却不胜其烦,嚷着肚子饿。妈妈只好恋恋不舍地起身,带我离去。
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而又有几个人,数十年会长久地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这么一想,我不禁感叹,忍不住告诉了妈妈,她笑着说:“据说世上保持友谊最久的是英国的一对九十五岁的老妇人,将近一个世纪。”
我点点头。如果到了晚年,还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们一起举头望月,低头怀旧,那或许就是人间最美的神话吧。
但愿人长久作文8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种责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一种牵挂。这种理解是一种相互尊重,是你懂我的难处,我懂你的牵挂。
烈日炎炎的工地上,你在来来*地忙碌着,衣衫早已被汗水浸湿,神色也疲惫不堪,只是你仍然在坚挺着,似乎有一丝信念在支撑着你。岁月一是一把刀,它将生活的坚信和沧桑全部刻在你的身上,只剩下那不再坚挺的脊背和不再健朗的步伐,但是你没有就此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地向不公的世界发出一声怒吼。
你是一个勇士,更是我心中的英雄。虽然有时候会和你吵架拌嘴,或是因为一些小事和你顶撞,但是我依然还是爱你的。如果我们之间多一点体谅和理解,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如果我们之间多一点沟通和交流,也许我们之间不会那么疏远,我们之间也不会有那么多隔阂。
你对我的爱总是无声的,默默无闻,不会轻易说出口。你的肩上担负着一家人的重担,但你从来没有喊过累,叫过苦,只是埋头苦干着。虽然家里的生活不是特别富裕,但别人家的孩子有的我也一样不差,你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对自己却什么都不舍得。
还记得那一次学校组织校外旅游,我一告诉你你就立马把钱给了我,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不舍。你还帮我买了一大堆的零食,我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只是我却并不知道,这是要耗费你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才来换来的啊!
光阴易逝,岁月难回,失去的不再拥有,所以就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以致于不会让自己在将来的时候后悔、遗憾。
就像《超级英雄》中的歌词“你说我是你的超级英雄,偶尔也客串你的出气筒,心甘情愿接受这份光荣,永远做你的萤火虫”,我们就是这样在又爱又恨的氛围下一起成长着,这个过程有欢笑,有喜悦,有辛酸、有泪水,还有我们一起见证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我们相隔多么遥远,但我们的心始终是连在一起的。我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希望你也是幸福的。
但愿人长久作文9
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夜晚,一个人孤独寂寞之时,总爱仰望星空,回忆往事。每回观赏,总有不同结果。又是月亮似一只小船漂泊在夜空;有时月亮似一个大圆盘,灿烂辉煌。于是,脑海中总能浮现出“露从今夜白,今日故乡明”等诗句。
站在异乡的街道上,一个人仰望星空,闭上双眼,往事浮现。听着喧闹声和喧杂声,便想起了久别的故乡。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处处留下了我的足迹。
懵懂时期,只知追逐打闹,不懂“故乡”这个代名词,当然也就不会明白“思乡”是什么了。那时,我天真的以为跟家人、朋友在一起,不需要什么故乡。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大了,语文老师拿出一幅*地图,用手指着渺小的一块,说:“这就是你们的故乡。”我呆呆地点点头,哦,故乡就这么小啊。就是在那一座小城,我结交了许多朋友,为我的童年装点得更加美丽。
少年时期,手一背,头一摇,学李白文豪背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006年,其中一位朋友远走他乡,去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当时,她让我为她写下一句话。我一丝不苟,紧握铅笔,写下了:“以后要常回家看看,咱们再在一起玩!”最后一笑,成为永久的记忆。之后,就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情,发誓永不分离!
那个曾经的海誓山盟已化为泡沫,留下的只是一丝丝想念。2007年暑假,来到了这座城市。和朋友分别时,我们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泪流满面,早已知道这样的拥抱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让它成为我们友情的鉴定吧!往日的欢笑、玩耍,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美好,多么珍贵。我并没有信守那个诺言,是的,我做错了太多。我不应该离你们而去,不应该跟你们简单的告别,不应该没跟你们联系,好多的不应该,一次次次的犯错,我真的是罪该万死!
现在仰望星空,看着月亮,好似她们每一个人的笑脸,跟我热情地打招呼。我勉强的笑了笑,嘴角无法翘起,才发现我的心在流泪。
繁华的城市,一人独自走在异乡悠长悠长的街道,下着绵绵细雨,清清唱着苏轼的《水调歌头》。歌声穿过大街小巷,传到了她们每一个人的耳里。
但愿人长久作文10
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又到了,可我们家却少了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小表姐——曾钟毓。今年她要去吉林长春读东北师范大学,不能回来过中秋了,想到这儿,我又想到了表姐临走前我送给表姐的一只用橡皮泥捏的小黄狗,那是我用模子压出来后,粘上用像皮泥做的斑点、蝴蝶结和眼睛,再在尾巴和身子之间穿上一条红线做出来的。以前小表姐过中秋时,总是和我一起聊天,我折了几颗爱心写上:“祝表姐天天快乐!”偷偷放进表姐的铅笔盒里,表姐跟我说,她的同学看到后好羡慕她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表姐也能在百忙之中抽出身来,拿着小黄狗看看这美丽的月色吧!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扩展4)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10篇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师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 指名读 赛读 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样一中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视
2、 出示生词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苏轼 朝廷 苏辙 婵娟 皓月当空 宽慰 玩耍 吟诵
躺下 埋怨 眼睁睁 时隐时现 观赏 品尝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屈指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情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谁愿意来表现一下?勇敢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 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呆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 交流: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 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心绪不宁)
4、 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指名说 师小结
四、初读4、5
1、 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
五、齐读6
六、过渡:中秋节的夜晚,当人们都在吃月饼,家人团圆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一找,划一划
交流: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继续具体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七、作业
1、抄词
(1、读生词
(2、强调字形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中秋之夜,万家团圆,苏轼抬头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写下了千古名词,谁来朗读一下?指名读 齐读
2、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自由发问
3、提得真好,真会动脑筋!下面就 让我们带着问题,穿越时空,走近苏轼的身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小结:中秋佳节,那是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观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绪不宁)
(1)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2)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非同一般)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指导朗读
(1)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对兄弟分别已经整整七年了,能不让人思念嘛?何况还是人们赏月团圆的中秋节呢!你能读出这种思念吗?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老师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情,可离非同一般还差点,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同学点评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银光透过窗子洒到苏轼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没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样埋怨的?谁来当个小苏轼?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赞美月亮,而苏轼去埋怨月亮,这是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转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 自由读 指读
(2)范读 齐读:有人已经走进了苏轼的心中,有些还在门外徘徊,谁想走进去?
震撼了老师,老师还想听听你们优美的声音!
4、想到这,他的 心情又发生了变化?(宽慰)于是,苏轼低声吟诵起来! 齐读
四、释疑
1、 到现在为止,这首诗的意思你懂了吗? 指名说
2、 刚才提问的同学,你们的疑问解开了吗?
五、知识拓展
1、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作业
1、写出反义词
悲() 离() 阴() 圆()
美() 亮() 远() 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要() 尝() 倍() 遍()
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作者邮箱: gaotian111981@.sohu.com资料提供者: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一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结合古诗文经典诵读教研课题,熟读背诵原词,并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1.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2.熟读课文。
教师: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扣题引发。
1.导入。(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丽迷人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看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又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之夜的呢?(随即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板书:但愿人长久)
2.继续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原词。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试读课文,初步把握。
1.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听准生僻字,捕捉诵读的节奏和韵殷律。
2.学生初读原词,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
〖设计意图:本班学生已经长期坚持了古诗文诵读,具有一定的古诗文诵读能力,如此安排,重在积累,并从朗诵艺术家的精神修养中汲取营养。〗
三、背景介绍,理解课文。
1.教师解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前三段。
2.教师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原词下片。
3.学生自由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4.组织学生将原词下阙和课文对号入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初步提炼课文的关键词。
四、字词学习,背诵课文。
1.根据学生提取的词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学生自由背诵原词。
4.检阅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并做适当的评价。
第二课时
导语:背诵古代文学家的著名作品,实在是一种惬意享受。谁愿意露一手,让我们陶醉一下?
一、初读寻情,整体感知。
1.自读,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二、换位体情,深入探究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学生。)
(一)体悟“心绪不宁”
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
2.引说(注意说话者的身份):苏先生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是啊,苏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 )。
长大以后( ),如今屈指算来( )。怪不得苏先生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
(二)体悟“埋怨”
师:苏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看图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呢?此时此刻,您又在想什么?
3.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交流。
师: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您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
4.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5.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读(评点读)。
6.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
(三)体悟“宽慰”
师:苏先生,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句。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圈画重点句段。
2.先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
(1)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
(2)小组问相互补充,充分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师: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秦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指导诵读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
三、升华情感。体悟意蕴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背出几首吗?
2.“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灿烂文化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转念一想)宽慰
(思念弟弟) (月圆人不圆) (真情留人间)
【反思】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背诵原词,领略懂得原词大意和意境,体会汉语古诗词的意象性,从朗诵检查情况看,已经达到目的。原词与课文对照读,对比古今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古今语言的不同,促进思维发展,也是一种尝试。
文以情生,文以情传。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原词作者的感情变化历程,培养学生化消极为积极,善于“转念一想”,看到生活的积极因素,乐观的生活,很有意义。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聊聊古代诗人词人的名字。
2.谈话:今天,我们要走进宋代杰出词人苏轼的人生。让我们走进苏轼的作品,仔细品品,也许能品出一些人生的滋味来。
二、演绎故事,阐释“欢、合”
1.引出故事,讲述苏轼、苏辙两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双双高中、名扬京城的故事。
2.把故事概括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喜、乐、欢)
3.链接学生生活,解读“欢”。
4.小结学生发言:像生日、结婚、考取大学……这些喜事儿、乐事儿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好,觉得难忘,是因为在这个日子,全家人和亲朋好友都能够――(学生回答:欢聚一堂)。
5.这情景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学生回答:聚、合)多开心的团聚呀!因欢而合,因合而欢,合欢,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呀!
三、演绎故事,阐释“悲、离”
1.讲述苏轼金榜题名后母亲去世的故事。
2.说话训练:他再也不能看到――;他再也不能听到――;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吃上――
3.引导概括:再也不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痛、悲)
4.用苏轼的爱妻和慈父去世的故事揭示“离”。
四、巧借动画,感受苏轼乐观
1.欣赏画面,展开联想。⑴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只有苏轼孤零零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他眼睁睁地凝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什么呢?⑵此时此刻,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呢?
2.反复吟诵。⑴乐观坚强的苏轼,想到这里,低声安慰自己――(指名读)⑵豁达博爱的苏轼不仅安慰自己,他还要把自己的体会告诉身边那些和他有同样遭遇的人――(同桌互读)⑶超凡脱俗的苏轼彻底想明白了,只要远方的亲人健康长寿,即使远隔千里又何妨,天涯若比邻呀!他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全世界的人――(全体放声吟诵)
五、紧扣两词,感受苏轼博爱
1.解读“婵娟”。婵娟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人眼里,月亮还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呢?请看:(出示诗人对“月”描写的诗句)
2.链接学生生活实际,说说学生眼里的月亮。
3.指导朗读。孩子们,你们所描述的就是月亮丰富的内涵,就是苏轼眼里美好的婵娟,谁来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一读这句词。
4.解读“人”。苏轼把这么美好的情感、祝福送给谁呢?这里的“人”可能指谁?每个人的解读都可以不一样,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
六、走进苏轼作品,感悟人生真谛
1.拓展苏轼的三句诗词。感受着浓浓的真情和博爱,我们一步步走近苏轼,走进苏轼的作品。苏轼以66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时,禁不住会想起苏轼被贬黄州,人生被蒙上灰色阴影时,却写出的激荡人心的豪迈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自然会想起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超凡脱俗的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生活中由于钻牛角尖陷入困境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诵读以上三句诗词。
3.引入《水调歌头》一词:当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远方亲人时,也会不由自主想起那流淌着乐观、旷达情怀的千古绝唱。(反复吟诵)
七、走进苏轼一生,指导自己人生
1.感悟苏轼一生: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真想对苏轼说:苏轼呀,面对金榜题名,您潇洒一笑;面对骨肉分离,您悲而不怨;屡屡升官,您不狂喜;锒铛入狱,您不灰心;历经坎坷,您宠辱不惊,仍旧微笑面对人生,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小练笔。此时此刻,你想对苏轼说什么呢?请用上“苏轼呀,我想对您说――”写下你想说的话。(写后交流)
3.省略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聊聊古代诗人词人的名字。
2.谈话:今天,我们要走进宋代杰出词人苏轼的人生。让我们走进苏轼的作品,仔细品品,也许能品出一些人生的滋味来。
二、演绎故事,阐释“欢、合”
1.引出故事,讲述苏轼、苏辙两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双双高中、名扬京城的故事。
2.把故事概括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喜、乐、欢)
3.链接学生生活,解读“欢”。
4.小结学生发言:像生日、结婚、考取大学……这些喜事儿、乐事儿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好,觉得难忘,是因为在这个日子,全家人和亲朋好友都能够――(学生回答:欢聚一堂)。
5.这情景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学生回答:聚、合)多开心的团聚呀!因欢而合,因合而欢,合欢,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呀!
三、演绎故事,阐释“悲、离”
1.讲述苏轼金榜题名后母亲去世的故事。
2.说话训练:他再也不能看到――;他再也不能听到――;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吃上――
3.引导概括:再也不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痛、悲)
4.用苏轼的爱妻和慈父去世的故事揭示“离”。
四、巧借动画,感受苏轼乐观
1.欣赏画面,展开联想。⑴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只有苏轼孤零零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他眼睁睁地凝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什么呢?⑵此时此刻,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呢?
2.反复吟诵。⑴乐观坚强的苏轼,想到这里,低声安慰自己――(指名读)⑵豁达博爱的苏轼不仅安慰自己,他还要把自己的体会告诉身边那些和他有同样遭遇的人――(同桌互读)⑶超凡脱俗的苏轼彻底想明白了,只要远方的亲人健康长寿,即使远隔千里又何妨,天涯若比邻呀!他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全世界的人――(全体放声吟诵)
五、紧扣两词,感受苏轼博爱
1.解读“婵娟”。婵娟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人眼里,月亮还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呢?请看:(出示诗人对“月”描写的诗句)
2.链接学生生活实际,说说学生眼里的月亮。
3.指导朗读。孩子们,你们所描述的就是月亮丰富的内涵,就是苏轼眼里美好的婵娟,谁来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一读这句词。
4.解读“人”。苏轼把这么美好的情感、祝福送给谁呢?这里的"“人”可能指谁?每个人的解读都可以不一样,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
六、走进苏轼作品,感悟人生真谛
1.拓展苏轼的三句诗词。感受着浓浓的真情和博爱,我们一步步走近苏轼,走进苏轼的作品。苏轼以66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时,禁不住会想起苏轼被贬黄州,人生被蒙上灰色阴影时,却写出的激荡人心的豪迈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自然会想起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超凡脱俗的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生活中由于钻牛角尖陷入困境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诵读以上三句诗词。
3.引入《水调歌头》一词:当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远方亲人时,也会不由自主想起那流淌着乐观、旷达情怀的千古绝唱。(反复吟诵)
七、走进苏轼一生,指导自己人生
1.感悟苏轼一生: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真想对苏轼说:苏轼呀,面对金榜题名,您潇洒一笑;面对骨肉分离,您悲而不怨;屡屡升官,您不狂喜;锒铛入狱,您不灰心;历经坎坷,您宠辱不惊,仍旧微笑面对人生,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小练笔。此时此刻,你想对苏轼说什么呢?请用上“苏轼呀,我想对您说――”写下你想说的话。(写后交流)
3.省略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一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结合古诗文经典诵读教研课题,熟读背诵原词,并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1.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2.熟读课文。
教师: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扣题引发。
1.导入。(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丽迷人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看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又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之夜的呢?(随即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板书:但愿人长久)
2.继续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原词。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试读课文,初步把握。
1.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听准生僻字,捕捉诵读的节奏和韵殷律。
2.学生初读原词,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
〖设计意图:本班学生已经长期坚持了古诗文诵读,具有一定的古诗文诵读能力,如此安排,重在积累,并从朗诵艺术家的精神修养中汲取营养。〗
三、背景介绍,理解课文。
1.教师解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前三段。
2.教师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原词下片。
3.学生自由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4.组织学生将原词下阙和课文对号入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初步提炼课文的关键词。
四、字词学习,背诵课文。
1.根据学生提取的词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学生自由背诵原词。
4.检阅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并做适当的评价。
第二课时
导语:背诵古代文学家的著名作品,实在是一种惬意享受。谁愿意露一手,让我们陶醉一下?
一、初读寻情,整体感知。
1.自读,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二、换位体情,深入探究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学生。)
(一)体悟“心绪不宁”
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
2.引说(注意说话者的身份):苏先生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是啊,苏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 )。
长大以后( ),如今屈指算来( )。怪不得苏先生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
(二)体悟“埋怨”
师:苏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看图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呢?此时此刻,您又在想什么?
3.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交流。
师: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您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
4.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5.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读(评点读)。
6.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
(三)体悟“宽慰”
师:苏先生,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句。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圈画重点句段。
2.先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
(1)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
(2)小组问相互补充,充分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师: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秦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指导诵读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
三、升华情感。体悟意蕴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背出几首吗?
2.“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灿烂文化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转念一想)宽慰
(思念弟弟) (月圆人不圆) (真情留人间)
【反思】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背诵原词,领略懂得原词大意和意境,体会汉语古诗词的意象性,从朗诵检查情况看,已经达到目的。原词与课文对照读,对比古今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古今语言的不同,促进思维发展,也是一种尝试。
文以情生,文以情传。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原词作者的感情变化历程,培养学生化消极为积极,善于“转念一想”,看到生活的积极因素,乐观的生活,很有意义。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聊聊古代诗人词人的名字。
2.谈话:今天,我们要走进宋代杰出词人苏轼的人生。让我们走进苏轼的作品,仔细品品,也许能品出一些人生的滋味来。
二、演绎故事,阐释“欢、合”
1.引出故事,讲述苏轼、苏辙两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双双高中、名扬京城的"故事。
2.把故事概括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喜、乐、欢)
3.链接学生生活,解读“欢”。
4.小结学生发言:像生日、结婚、考取大学……这些喜事儿、乐事儿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好,觉得难忘,是因为在这个日子,全家人和亲朋好友都能够――(学生回答:欢聚一堂)。
5.这情景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学生回答:聚、合)多开心的团聚呀!因欢而合,因合而欢,合欢,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呀!
三、演绎故事,阐释“悲、离”
1.讲述苏轼金榜题名后母亲去世的故事。
2.说话训练:他再也不能看到――;他再也不能听到――;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吃上――
3.引导概括:再也不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痛、悲)
4.用苏轼的爱妻和慈父去世的故事揭示“离”。
四、巧借动画,感受苏轼乐观
1.欣赏画面,展开联想。⑴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只有苏轼孤零零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他眼睁睁地凝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什么呢?⑵此时此刻,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呢?
2.反复吟诵。⑴乐观坚强的苏轼,想到这里,低声安慰自己――(指名读)⑵豁达博爱的苏轼不仅安慰自己,他还要把自己的体会告诉身边那些和他有同样遭遇的人――(同桌互读)⑶超凡脱俗的苏轼彻底想明白了,只要远方的亲人健康长寿,即使远隔千里又何妨,天涯若比邻呀!他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全世界的人――(全体放声吟诵)
五、紧扣两词,感受苏轼博爱
1.解读“婵娟”。婵娟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人眼里,月亮还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呢?请看:(出示诗人对“月”描写的诗句)
2.链接学生生活实际,说说学生眼里的月亮。
3.指导朗读。孩子们,你们所描述的就是月亮丰富的内涵,就是苏轼眼里美好的婵娟,谁来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一读这句词。
4.解读“人”。苏轼把这么美好的情感、祝福送给谁呢?这里的“人”可能指谁?每个人的解读都可以不一样,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
六、走进苏轼作品,感悟人生真谛
1.拓展苏轼的三句诗词。感受着浓浓的真情和博爱,我们一步步走近苏轼,走进苏轼的作品。苏轼以66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时,禁不住会想起苏轼被贬黄州,人生被蒙上灰色阴影时,却写出的激荡人心的豪迈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自然会想起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超凡脱俗的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生活中由于钻牛角尖陷入困境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诵读以上三句诗词。
3.引入《水调歌头》一词:当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远方亲人时,也会不由自主想起那流淌着乐观、旷达情怀的千古绝唱。(反复吟诵)
七、走进苏轼一生,指导自己人生
1.感悟苏轼一生: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真想对苏轼说:苏轼呀,面对金榜题名,您潇洒一笑;面对骨肉分离,您悲而不怨;屡屡升官,您不狂喜;锒铛入狱,您不灰心;历经坎坷,您宠辱不惊,仍旧微笑面对人生,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小练笔。此时此刻,你想对苏轼说什么呢?请用上“苏轼呀,我想对您说――”写下你想说的话。(写后交流)
3.省略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
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并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 复习
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 细读课文
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 总结课文
1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 作业
1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6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
后鼻音:躺朝廷
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屈指算来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玩耍埋怨悲欢离合
观赏但愿宽慰阴晴圆缺
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
要( )尝( )倍( )遍( )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
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
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
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对比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内容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
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美好希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
转念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 )离( )阴( )圆( )
美( )亮( )远( )留(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亮(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
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并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 复习
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 细读课文
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 总结课文
1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 作业
1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6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主题文本: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掌握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形影不离”、“悲欢离合”、“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等词语。
(3)能够熟读理解《但愿人长久》这首词,并对相关诗词进行积累。
2.感悟文本主题:
通过朗读课文体味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内心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
3.培养语文品质:
(1)通过删词删句等开展表达方式的比较,培养学生感悟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2)通过品析词句、展开联想、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感悟的丰富性。
(3)通过苏轼心里活动的变化线索,体会他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感悟的深刻性和情感性。
(4)在语言文字的准确而丰富的感悟中掌握想象、对比等读书方法,并学习苏轼“转念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时间
四、预习作业
1.朗读课文不少于3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2.反复读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组成词语。
3.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屈指埋怨宽慰
4.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在课上提出并交流。
5.上网查查关于苏轼的资料,对他的生*有所了解。
(一)体验苏轼对弟弟思念的情景和情感
1.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题,尽量读出文字中蕴藏的情感。(师白:这个题目是有温度的,你在朗读时要感受得到。)
(2)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板书:苏轼)这篇文章写了苏轼的什么事情?(要说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一个中秋节的夜晚,苏轼在家中望着月亮,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板书:思念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特别,它重点不是写苏轼怎么样去欣赏月亮,而是写苏轼的内心活动。(板书:内心活动)所以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要去体会苏轼的内心活动。
2.请你找出“思念”这个词语所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出示第二自然段,问:“在朗读这一段时,你最关注哪个词语?为什么?”说后再感情地朗读词语所在的这句话。(点红并板书:心绪不宁)
(2)师:其实仅仅关注一个词语是不够的,因为词语与词语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关注一个词语,对这一段的理解就不够全面深入。假如我们关注了“心绪不宁”,那么我们还要关注哪一个词呢?(点红:欢欢喜喜)
(3)指导朗读,读出人们和苏轼当时不同的心情。
(4)引导质疑:同学们,读到这儿,你是否产生了什么问题呢?
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到了心绪不宁的地步?
3.出示自学要求: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你是否能从每一句话中都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原因?并将重点的地词语圈划出来。
(1)自读自划
(2)同桌交流
(3)创设情境对话:老师是记者,同学是苏轼。苏轼接受记者的采访。
师:“苏轼啊苏轼,你为什么如此思念自己的弟弟呢?”
生……(教师要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完整地表达。)
根据每个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追问如下词语的意思:你的这个词用得好,请问什么叫“手足情深”呢?什么叫“形影不离”呢?小时候,你和弟弟形影不离,还一起做些什么?(在师生对话中体会苏轼与苏辙从小感情深、见面机会少、分别时间久,而现在的苏轼仍是是孤身一人,与弟弟天各一方,从而加深对“思念”的理解。)
(4)教师引读:苏轼跟弟弟苏辙……(生读),小时候……(生读),长大以后……(生读),如今……(生读)
师问: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够猜到老师为什么这样来引读?
(后面三句话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依次表示童年、青年和中年,说明苏轼不管在什么时间里,都能找到思念弟弟的理由。)
(5)出示第二自然断重点句,指导朗读,丰富对思念的感悟。
出示:“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心绪不宁。”
(二)体验并联想苏轼对月亮的埋怨之情
1.引出第四自然段,学习体会
师:同学们,“思念”是苏轼当时的内心活动,“心绪不宁”则是苏轼当时的一种心情(板书:心情)。随着对弟弟思念的加深,苏轼的心情还在发生着变化。请你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苏轼心情的词语。(板书:埋怨)
(1)什么叫埋怨?(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你生活中有没有埋怨过哪个人或者哪个事物?(埋怨父母:为什么星期天给我布置那么多作业?埋怨老师:为什么这节活动课让我们考试了?埋怨同学:为什么我学习的时候你老是来影响我?埋怨钢笔:为什么用到你地时候老是写不出字来。)
(2)苏轼埋怨谁?是怎么埋怨的?指名朗读
出示:苏轼躺在床上……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这么亮呢……”
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对月亮的埋怨,对月亮的不满情绪。
(3)师:同学们,这个句字的最后是个省略号,说明苏轼对月亮的埋怨还没有完。假如你是苏轼,你还会怎样来埋怨月亮?
先同桌互说,然后同学推荐说一说,教师点评。
教师提供句式和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打开学生的思路,当然,最好是思维不受这些词语的控制。
出示:
无情的月亮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欢喜喜观赏品尝
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比如: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不能让我和自己朝思暮想的弟弟见个面呢?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让很多人家团团圆圆,而偏偏让我和弟弟遥隔千里呢?
2.师:同学们,苏轼在一个中秋节的夜晚思念着弟弟,心情发生着变化,从刚开始的心绪不宁,到现在的埋怨月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手足情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苏轼与弟弟的手足情深。
(三)从苏轼的转念思考中体会他宽慰的心绪
1.师:同学们,苏轼在思念弟弟苏辙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变化,从刚开始的心绪不宁,发展到埋怨月亮。那么,在第5、6自然段中,苏轼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呢?读读第5、6自然段,找出描写苏轼心情的词语。
(板书:宽慰)
2.师:此时的苏轼内心还那样的心绪不宁吗?还埋怨月亮吗?还感到苦恼吗?这样的心情就叫——“宽慰”。
师:苏轼真是了不起啊,刚才还是心绪不宁并且埋怨着月亮,怎么在这么短时间里,心情就一下子变得宽慰了呢?老师还做记者,我要好好采访一下苏轼,让他告诉我让心情一下子变好地秘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假如找到这个秘诀,以后就能让好心情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1)同学们,假如你现在要演好苏轼这个角色,顺利接受老师的采访,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读好相关段落,彻底弄清楚苏轼当时心里的想法。)
(2)出示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第五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表达。
出示:“他转念又想:……一轮明月!”
师问:“苏轼啊,刚才你还在埋怨这一轮明月,现在怎么又觉得宽慰了许多呢?”
生答:“因为……所以心情宽慰了许多。”
教师随机追问:
①“你现在思念弟弟而不得,你不是很悲吗,你不是和弟弟分离吗?你有什么值得宽慰的呢?”
②“现在你孤独一人,再怎么思念也不能和弟弟相见。你现在就像躲在云朵后面的月亮,又像是一个残缺的月亮,你有什么可值得宽慰的呢?”
③“苏轼呀,我在担心,会不会世上只有悲没有欢,只有离没有合呢?假如这样的话,你不就永远见不到弟弟了吗?你还有什么值得宽慰的呢?”
④“苏轼啊,就眼前而言,你有什么好宽慰的呢?你的弟弟不可能现在和你团聚的呀?”
⑤教师最后追问:“苏轼啊,你能否用一句话说说你在这么短时间里心情从埋怨变成宽慰的秘诀吗?”(板书:转念)
(3)师:同学们,从刚才记者与苏轼的对话中,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豁达人生)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相信,你只要再熟读几遍,就一定能把5、6自然段背诵下来。教师出示提示语,学生先自由熟读背诵,接着指名背诵。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天上的月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里会___________!但愿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_______________,便_______________:
…………
人有________________,
月有________________,
此事_______。
但愿_______,
___________!
(四)总结课文,迁移练笔
1.出示最后两句词: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两句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3.用“埋怨……转念……”说一两句话
例子:语文课上,我在认真地抄写词语。突然,我的同桌碰了我一下,让我把一个字写歪了。我不禁埋怨起来:都怪你,让我还要擦了重写,不是浪费我时间吗?但是转念一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原谅他了吧。
4.拓展关于月亮的成语和诗句
月朗星稀月淡风清
皓月当空明月清风
花容月貌花好月圆
春花秋月彩云追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内心活动思念——→转念
苏轼
心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手足情深豁达人生
《但愿人长久》,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扩展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10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1
中秋前夜,我们班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凡的中秋晚会。虽然天公不作美,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但是有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陪伴,我们依然无比兴奋和激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随着这句开场口号的响起,我们的晚会拉开了帷幕!首先是集体朗诵诗歌的“吟秋”环节。《山行》、《秋夕》、《枫桥夜泊》……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把我们带进了秋天的意境里。
最让我期待和难忘的是第二个“赏月”——才艺表演环节,因为我申报了要表演一段新疆舞。同学们的节目个个精彩纷呈:有帅气深情的吉他弹唱、有神奇有趣的魔术表演、还有低沉悠扬的大提琴演奏……第八个节目终于轮到我啦!我胸有成竹地走上舞台,露出了自信开心的笑容,在充满节奏感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当我跳到新疆舞的经典动作“扭脖子”时,大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和着音乐里的鼓点帮我一起打节奏,让我越跳越有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为了表演好这个节目,我已经连续开了好几个夜工。每次练得汗流浃背也不愿意休息,因为妈妈说认真做事的孩子最美丽。
接下来的“望月、唱月、品月”,每个环节都让我们欣喜不已。晚会接近尾声,大家都意犹未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这真是一次难忘的中秋晚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2
“中秋节”本是一个合家团聚、欢乐喜庆的日子,但今年的中秋节,我的心里却有一份隐痛,有一份“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的伤感。
想起去年的中秋节,我们全家人是在爷爷的病房里度过的,一周后那个最爱我的人——爷爷就这样走了,我怎么能接受爷爷离去的事实呢?我多想能和爷爷一起,再次去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多想能和爷爷一起,再次去攻克一道道奥数难题;我多想能和爷爷一起,再次去公园、郊外、游乐场留下我们欢乐的足迹;我多想放学时再次看见爷爷那高大熟悉的身影;我多想回家后再次吃到爷爷为我精心烹饪的佳肴美味;我多想多想……
爷爷走了的这一年里,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生命中那不可避免的残忍让我怎能去承受呢?“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生老病死,聚散离合,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或许此刻只有流泪能让我的心情变得*静,只有流泪才能减轻我心中对死亡离别的畏惧,只有流泪能让我坦然接受生命中那不可避免的残忍……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今天,我已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再过九个月,我就要与和蔼可亲的老师们分别了;就要与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分别了;就要与我亲切熟悉的青青校园分别了。正因为我知道了悲欢离合,知道了阴晴圆缺,所以我更加珍惜我们这九个月相聚的日子了。我希望能和老师们、同学们共同留下我们人生中最最美好的记忆。这样即使在离别的日子里,我们也会想起“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我们也会想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就让我珍惜我们彼此的缘分,就让我珍惜我们相聚的日子。因为我知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明天不论你们是人在他乡还是身处异地,我都会想起你们和我相处的光阴,我都会珍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不管我今后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每逢中秋节,我都会由衷的祝福我亲爱的同学们、我尊敬的老师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选自《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北宋诗人苏轼写的,苏轼号东坡居士。《水调歌头》是苏轼在1076年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却可以共赏同一轮皎洁的明月。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祝愿。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苏轼写过散文和诗,而且写出的诗和散文都很出名。《水调歌头》中最出名的词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4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今年中秋的月亮格外明亮,格外圆。
那么美好的时刻,我们怎能舍得放过?于是大家都默契地走到小学。又是和往常一样,围成一个圈,边赏着月边聊着上了中学后的趣事,说着从前幼稚的傻事。大家聊得正欢,忽然说起班里唯一一个离开的同学,顿时沉默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是大家最钦佩的纪律委员;是低年级学生最爱的大姐姐。她期末结束后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下回江西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们在望明月思念她时,她也正想着我们吧。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记得那年那天,放学时忽然下起了大雨,她带了伞我没带。她看见我缩在一边躲雨,毫不犹豫地把伞给了我。她知道我不会要,于是伞一放到我手里就跑了,边跑还边喊着:“快点回家!”要知道,她家离学校很远,这样冒雨回去肯定会感冒。我抓着伞眼含泪看着她远去,第二天她就请假了,发了高烧。从那时起我就认定她是我最好的朋友,直到现在我们的友谊都没变过。她是大家最钦佩的纪律委员——记得那年,我们因为太调皮把窗户的玻璃打坏了。当时我们都慌了,那时她刚到学校,看到这一幕,她依然很淡定。我们顿时就吵起来了,互相推卸责任。她没理会我们,我们当时还骂她无情。不一会校长就来了,我们都低着头,害怕极了。忽然她站起身对校长说:“窗户是我不小心打坏的。”我们都惊呆了,随后她跟着校长到检讨室,校长很严厉地罚了她,还特意把这件事情当成大会的重要内容告诫我们不准犯和她同样的错误。我们都好内疚,但是事情过后她从未提过。我们一直忘不了这件事,更不可能忘记她。她是低年级学生最爱的大姐姐——低年级没有一个学生不认识她,她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特别是有一次,让我们对她更加刮目相看。那是我们五年级的时候,那天天气很冷,许多同学带的都是热水,低年级的学生更是。上完早读,我和她手拉手在校园散步。我们在树下坐了下来,面前有个小男孩,他手上拿着水壶正准备喝水吧。可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他一打开盖子就要往旁边另一位小男孩身上泼,结果这个老好人立刻就冲过去,悲剧又发生了,她的手全部红了,从那次之后,一有小孩看到她就热情地叫:“姐姐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相信无论我们相隔多远,我们之间的情谊也是永远不会断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全诗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建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6
很多人都会喜欢鸟语花香的春天,喜欢绿树成荫的夏天,也可能喜欢银装素裹的冬天,可是,我却格外喜欢那落叶飘零的秋天。
在这个季节,身边的一切都是金黄色的,我特别喜欢大地上金黄色的地毯和蓝色的天空。
在这种天气下,阵阵秋风带走了那炎炎夏日的闷热,我喜欢躺在那金色的地毯上,仰望天空,不禁一间,想起了那让人多愁善感的中秋节。
夜晚的时候,坐在我家的阳台上,仰望天空中的星星,就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似乎离得那么近,又那么远,那时,我总会想,下一场流星雨该多好!可是,再多美丽的星星,却也躲不开那显眼而又华丽的月亮。转眼间,又要到中秋节了,我又想起来远在家乡的外公外婆,我在想他们现在应该在床上看电视吧,或者,应该在聊天吧……我走进了房间,拨通了外公外婆的电话,“嘟、嘟、嘟”,在几声铃响后,外婆接起了电话,“喂?外婆,你身体还好吧?”“蛮好蛮好,我们刚刚还在说起你呢!”“是吗?你们在干什么呢?”“我们么,就在床上聊聊天咯!你有事吗?”“哦哦哦,我没事,就问问你们好不好。”“哦,你最近学习怎么样啊?”“挺好的。”……
半个多小时后,我挂掉了电话,又来到了阳台上,我仿佛看到了嫦娥坐在了杏花树下,又想起了曾经和后羿的幸福生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一直在耳边响起。我就喜欢这个别有风味的季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7
这是个宁静的夜晚,也是月圆的中秋夜。今晚,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南京音乐台,欣赏“谭盾南京森林音乐会”。
谭盾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家、指挥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亲善大使。这个皓月当空的中秋夜,能在南京的紫金山森林中欣赏大师的演出,真是一件幸事。今天的中山陵音乐台也是座无虚席。
晚上7点30分,音乐会准时开始。第一曲《伏尔塔河》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接着著名音乐家拉娜·特托夫斯克在《云雀》演奏中用了*传统的“鸟乐”,展示了可爱调皮的云雀形象。后面陆续有大提琴演奏圣桑的《鹅》、钢琴演奏德彪西的《月光》当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玛利亚·琪维拉·齐泽尼用中文演唱《我爱你,*》时,全场观众齐声伴唱。高亢的歌声穿过紫金山的丛林,传向深远的夜空。现场气氛极其热烈。
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的是谭盾创作的《大自然的复活》篇章,这一乐章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精神。乐曲展现开放的花朵、浩瀚的大海、绚丽的晚霞、欢乐的虫鸟用音乐融汇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和气息。此次音乐会还别开生面地运用了微信互动的形式,让现场观众和演奏家一起“表演”。在谭盾的指挥下,现场千余名观众,播放着手机中的互动音乐。有节奏地挥舞着手机。干部手机闪烁着光亮,播放着音乐,和台上的演奏融为一体,和明亮的月亮、星星遥相呼应,场面蔚为壮观。这一刻,现场气氛达到顶峰。我想:如果此时嫦娥俯瞰南京,一定会被紫金山森林中星光闪耀、自然和谐的一幕所吸引、陶醉......
紫金山中秋的夜晚,秋风中凉意明显,但是现场的观众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寒意。大家一直沉醉于美妙的音乐、美好的自然之中。更让现场所有人惊讶的是,居然有20多只鸽子一直停驻在扇形舞台上方的石阶上。无论音乐与歌声如何高低缓急,它们始终不曾离开。也许,它们和现场观众一样,也在享受月光下这场美好的音乐会吧。这些安静聆听的鸽子不也正好印证了音乐会的主题吗?人与自然和谐美好。
这一刻,我的脑中浮现出大文豪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往年中秋无记。夕阳残辉也不似昨夜绯红,正如人的心情浑浑噩噩的颓废。厚重的云层叠夹着,拥在整个苍穹。沉闷的空气束缚着肢体的行动,呼吸也似长途奔波的老马,沉重地喘息着。
渐渐,整体厚沉的云四分五裂像母亲常年劳作龟裂的手。阳光穿透裂缝努力向四周射出却没有给压抑的空气带来更多的轻松,越加抹上笔阴霾,更显低沉。连阳光都无法穿透的绸幕,月光是否能射穿?一时间我竟也不敢肯定了。”
花前
饭罢,独往家后的梅园。踱步在灰色的混凝土路上,秋尽,天黑得比以往更迅速了。两旁的桂花也逐渐败了,枯黄的花粒零散在四周,芳香却未随之散去,依旧淡淡的弥漫在空气中。也是应了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桂香调缓了沉闷的气氛,也使得周围的食物鲜活起来。天色变,回去的途中月亮竟透过浓密的云层在天空中占据一边,拿起随手摘的向阳花朝向满月,也是接了李诗仙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呐。
月下
没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没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的只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皎洁的月光慢慢驱散阴霾,击退黑暗。引耀着半个苍穹。银色的光似轻纱覆盖着万物,梦幻般的朦胧,诗一般的惬意,母亲般的温柔。月亮几米开外的地方是淡粉色,似桃花甜美。再远些的地方有几抹蓝,几片紫,似蓝帆溶于水的清透,似高贵的淀紫,一直蔓延,直到天际便成了漆黑。
月半中秋,团圆的日子。满月,寄载着游子对家人无限的思念。月亮,指引着我回家的方向。即使身在天涯也要共享团圆。
所谓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不过如此吧,再也抵不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9
有什么能勾起想念呢?是塞外的战鼓声,还是洛阳城里的秋风?难道没有曲中的折柳吗?望着皎皎明月,心中感慨万千,如果,古代有网有多好啊!
如果古代有网,那请先让马致远有吧!他想家,已想到肝肠寸断了,是啊,断肠人在天涯,他自己何尝又不是那断肠人,假如身边有网有电话,马致远一定先打给自己的家人,也许会告诉自己怎样想念他们,也许只会说这几个字,“这几日,我很好,你们不必担心”便竭住眼泪,挂断电话,因为,还有国家,不能回家,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烟的郊外走着,和那傍晚的黄昏,可这,好歹也与家人报了一次*安,可历史上,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没有能与家人联络的信鸽,四周也没有驿站,一人,一骑,在野外行走,家里的人音讯全无,我想这时,马致远会说,“我多想,与家人千里共婵娟啊’
如果古代有网,那请让王维有网吧!这时,王维就可以在九月九日那天,和山东的友人视屏通话了,当他们遍插茱萸登上山的时候,王维就可以看见了,朋友上了山,把手机举着,照着山下王维的故乡,对王维说道,“你看这是我们的家,美不美啊,想回来吗?”王维一定会涕泗横流,说着,我想啊,但是,我现在不能回。那些朋友一听,纷纷落泪了,本是重阳佳节,竟全部哭成了泪人,可是古代那时并没有网络,王维看不见远方的朋友,一个人喝着闷酒,酩酊大醉时,翻身躺在床上,抽噎着,在梦里,幻想着和朋友团聚时的场面,醒来时,才发现是南柯一梦,泪伤透了,枕头里的稻草,吟着昨天写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说我多想与朋友千里共婵娟啊! 看吧,我们多么幸福。 但是,不能滥用啊,当今社会,有多少成年人,沉迷于网络之间,是让后生们效法吗?好吧,我们耳濡目染了,父母生日谁会记得?生日礼物只记得自己的吧!出车祸因网络的事情,还少吗?没有网络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不多吧!还有不吃不喝。我想说,网络二字,网代表密集,而络则代表着联络,在此,我想说,不要让网络控制我们的生活,让网络发挥他本身的作用。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可以使用网络,我们是不幸的,我们总成为网络俘虏,其实,网络只是一个工具,能使人快速的表达喜怒哀乐,网络只是一个工具,能使人提前知道悲欢离合,网络只是一个工具,能使人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网络使人长久的联系,也能一直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10
几千万年前的昨夜,是嫦娥奔月的日子,也是中秋月圆夜。天下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定在吃月饼,赏圆月,享受着天伦之乐。
可是唯独我却不能这样。正好是前天,爸爸去了山东。因为工作的原因,留下我和妈妈两个人度过中秋节。爸,你知道么,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不是“离别”的日子!嫦娥姐姐向人间泼了墨,夜晚很快就来了,我拼命地做作业,抑制住自己不要想这些,也不要去看月亮。看了,想了后会哭的。我讨厌哭。“嘭!嘭!”这时,烟花声响起,我忍不住停下手中的笔,抬头望着窗外的风景:那一个个绚烂的火花,那么美丽,硕大无比。这时,天空的那一头也应声响起,同样升起一朵朵大而迷人的烟花。它们在黑暗的星空中格外耀眼,似乎渲染了整个天空。
要不了多久,那转瞬即逝的美丽已消失,唯一不变的风景是那一轮圆月。我不会整天多愁善感,杞人忧天,但是我会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爸爸,你是否也正望着月亮在想念着你的亲人呢?手机的响声打乱了我的思绪,我以为是爸的电话,一看才知道是朋友的祝福,虽然心头有一丝小小的遗憾掠过,但细想一下,有这么多人时刻关心着我,想着我,心里也就被满满的温馨占据了。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其实爸何尝想与我们分别呢?由于公务繁忙,才做出这种“不得不”的行为。回忆去年,那个有着美好回忆的中秋节。我从早上就吵嚷着让妈带我买月饼,到超市时,那些精美的包装纸和诱人的广告让我目不暇接,不管吃不吃得了都往篮子里填。熬到晚上了,吃过晚饭,全家人在阳台上摆着点心、饮料来赏月。那时的月亮,圆得无法形容;那时的月饼,甜得无法比喻。因为那儿装满了我们一家三口的幸福与甜蜜。此时,手上的月饼依然是往年的“扬子江”牌牛肉味,可没有当时那种感觉了,带给我的只有冷冰冰与让人反胃的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笔尖碰触着惆怅的心灵,我轻轻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扩展6)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3篇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1、教材说明
本课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深远意境,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谴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反映了 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2、教学目标
( 1 ) 知识目标
A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B 学习“文包诗”写法
C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 ) 能力目标
A、 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B、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C、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 设的意境,进行 美的熏陶。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4 、 学情分析:
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教师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为应对这一情况,课前利用早读课和辅导课时间提供了大量关于苏轼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他的生活,这样就能使学生感悟课文有了一些基础.教学中以品读悟情为主,教师适当以语言渲染,努力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
5 、 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二、 说教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们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筛选学生的疑问,突出情感变化,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有关情感变化的词语。例如:“思念”、“埋怨”、“宽慰”等。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2)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三、说板书及作业
(1) 板书就按课文作者的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
(2) 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水调歌头》全文,了解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和时代背景。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因为本文以月为主线,借月抒*感,)
2、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无感慨地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可见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的。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复杂心理活动——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二)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4.通过学习,体会*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通过四年的集中识字,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在四年级对学生进行字词教学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一些形近、音近字,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区分。在学生自学生字词的基础上,我也在课文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有难度的词,如婵娟,人长久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句,要想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就必须让学生理解课文,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是重点段落,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词,所以要求会背。
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当然也需要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
中秋节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有自己的渊源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体会*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2.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说教法
(一)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工具行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苏轼的这首诗,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在课堂中,我和学生一起读读、背背,感受着他的独特魅力,课后,让大家课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词,延伸至堂内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教学时,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这堂课中,学生围绕一个填空,抓住“思念”一词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借助各种方法理解了诗的意思后,老师又给予了归纳总结,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我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句。例如:“思念”、“埋怨”、“宽慰”等,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说学法
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自学,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考一下当时苏轼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们反复地朗读了文本,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说的方法学习。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同时,让学生抓住词人的感情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让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表现作者思念家乡的诗,从而过度到节日里思念亲人。再大家回忆每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激起学生兴趣,引出课文——《但愿人长久》。
2.学生齐读课题。
3.出示读书要求
(二)学习生字词(课件)
做官、品尝、观赏、心绪不宁、眼睁睁、悲欢离合、隐现、圆缺、虽然、宽慰
形影不离、屈指、但愿、十全十美
苏辙、埋怨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能把这些字词准确读出来?(指名读)
2.这些放大的字,你记住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举手答)
3.有哪些词是你不理解的,谁能帮帮他?(生生互动,师指点)
4.再齐读一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2.我展示一些关于他的资料,让大家一起看大屏幕。(课件)
3.过渡:文学家苏轼有一年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课件)(师范读)
(四)深读课文,读中感悟品读2—3小节
1.指名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时,苏轼的心情怎样呢?(心绪不宁)师板书。
2.他为什么心绪不宁呢?(思念弟弟)
3.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课文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苏轼和弟弟的感情深厚。(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出示课件)
4.苏轼如此思念弟弟除了和弟弟的感情深厚外,还有什么原因?(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分别的时间太长了,有七个年头了)
5.和如此情深的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在中秋团圆之夜,也不能与弟弟相见,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指名读,齐读)
品读第4小节
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1.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展开想象,师点评)
2.(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3.是啊,对着皎洁的月亮,苏轼想的太多太多,他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所以他才有所埋怨。(突出埋怨,并解释)
4.过渡:那苏轼是否就这么一直埋怨了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6小节,找找答案。
品读5、6小节
1.(出示课件)宽慰是什么意思?(豁达开朗,积极乐观)(板书:宽慰)苏轼为什么会宽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读)
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3.是啊。人有痛苦悲哀,也有幸福快乐,岂能尽如人愿,就像月亮也不可能一直是圆的,这正如他之后所写的一首词:——(课件出示)(指名读)
⑴这里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请同学们再来读读感受感受。(指名读)
⑵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用波浪线划出来。
(出示课件)
⑶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4.是啊,事实既是如此,与其一味埋怨,让自己心里不舒服,还不如将思念放在心里,真心的祈福,这也就是所谓:——(引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让我们再次欣赏这首词,感受其中的美妙意境吧。(齐读)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完整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范读,学生诵读,配乐朗读。
2.说一说:(出示课件)
①.你觉得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②.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牙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他祝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六)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词,准备举行一次朗诵会。
(七)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复杂心理活动——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二)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4.通过学习,体会*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通过四年的集中识字,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在四年级对学生进行字词教学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一些形近、音近字,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区分。在学生自学生字词的基础上,我也在课文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有难度的词,如婵娟,人长久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句,要想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就必须让学生理解课文,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是重点段落,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词,所以要求会背。
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当然也需要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
中秋节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有自己的渊源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体会*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2.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说教法
(一)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工具行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苏轼的这首诗,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在课堂中,我和学生一起读读、背背,感受着他的独特魅力,课后,让大家课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词,延伸至堂内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教学时,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这堂课中,学生围绕一个填空,抓住“思念”一词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借助各种方法理解了诗的意思后,老师又给予了归纳总结,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我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句。例如:“思念”、“埋怨”、“宽慰”等,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说学法
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自学,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考一下当时苏轼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们反复地朗读了文本,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说的方法学习。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同时,让学生抓住词人的感情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让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表现作者思念家乡的诗,从而过度到节日里思念亲人。再大家回忆每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激起学生兴趣,引出课文——《但愿人长久》。
2.学生齐读课题。
3.出示读书要求
(二)学习生字词(课件)
做官、品尝、观赏、心绪不宁、眼睁睁、悲欢离合、隐现、圆缺、虽然、宽慰
形影不离、屈指、但愿、十全十美
苏辙、埋怨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能把这些字词准确读出来?(指名读)
2.这些放大的字,你记住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举手答)
3.有哪些词是你不理解的,谁能帮帮他?(生生互动,师指点)
4.再齐读一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2.我展示一些关于他的资料,让大家一起看大屏幕。(课件)
3.过渡:文学家苏轼有一年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课件)(师范读)
(四)深读课文,读中感悟品读2—3小节
1.指名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时,苏轼的心情怎样呢?(心绪不宁)师板书。
2.他为什么心绪不宁呢?(思念弟弟)
3.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课文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苏轼和弟弟的感情深厚。(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出示课件)
4.苏轼如此思念弟弟除了和弟弟的感情深厚外,还有什么原因?(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分别的时间太长了,有七个年头了)
5.和如此情深的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在中秋团圆之夜,也不能与弟弟相见,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指名读,齐读)
品读第4小节
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1.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展开想象,师点评)
2.(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3.是啊,对着皎洁的月亮,苏轼想的太多太多,他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所以他才有所埋怨。(突出埋怨,并解释)
4.过渡:那苏轼是否就这么一直埋怨了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6小节,找找答案。
品读5、6小节
1.(出示课件)宽慰是什么意思?(豁达开朗,积极乐观)(板书:宽慰)苏轼为什么会宽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读)
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3.是啊。人有痛苦悲哀,也有幸福快乐,岂能尽如人愿,就像月亮也不可能一直是圆的,这正如他之后所写的一首词:——(课件出示)(指名读)
⑴这里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请同学们再来读读感受感受。(指名读)
⑵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用波浪线划出来。
(出示课件)
⑶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4.是啊,事实既是如此,与其一味埋怨,让自己心里不舒服,还不如将思念放在心里,真心的祈福,这也就是所谓:——(引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让我们再次欣赏这首词,感受其中的美妙意境吧。(齐读)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完整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范读,学生诵读,配乐朗读。
2.说一说:(出示课件)
①.你觉得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②.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牙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他祝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六)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词,准备举行一次朗诵会。
(七)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扩展7)
——四上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3篇
四上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1
《但愿人长久》是一首文包诗,它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而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是很难真正理解苏轼由“思念”到“埋怨”再到“宽慰”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的。今天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感觉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创设了三个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所以课堂较活跃,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也达到了预设的状态。
情景一:月华如水
师: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一轮圆月高挂在空中,那么皎洁,那么明亮。在这样的夜晚,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生:我看到了柳树静静地站立着,一阵风吹过,它随风起舞。
生:我看到了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一阵风吹过,泛起了波纹。
生:我看到了天空黑黑的。师:月亮这么圆,天空是黑的吗?生随口接上:我看到了天空没有一丝云朵。
生:我看到了小鸟躲进了窝,在和妈妈一起赏月。
师:是啊,连小鸟也被这美好的月色吸引,静静地赏起了月来。那么人呢?
生:人们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
师:一家人围在一起还可能说些什么呢?
生:今晚的月色真美。
师:假如你是一个离家很久的儿子现在回来了,在年迈的母亲面前你会说些什么?
生:母亲,你身体可好?师:真是一个孝子。
生:母亲,你在家寂寞吗?师:这个儿子很细心。
生:母亲,你的风湿关节炎老毛病怎么样了?师:这儿子真孝顺。
师:如果你是母亲,面对几年没见面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
生:儿子,你在外面过得可好?
生:孩子,你在外面吃些什么?
生:儿子,你怎么不回来呢?我每天盼呀盼,盼的就是这一天哪。
师:母子团聚,其情感人!好一副月下团聚图呀!
(创设这一情景,把学生带进了如水的月色、亲情融融的月下家常。突出一个“圆”字,为下文苏轼的寂寞做好铺垫。)
情景二:月下诗情
师:如此良辰美景,苏轼却一个人独自观赏明月,他是怎样的心情?
生:他在思念弟弟。
师:请把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师: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
生:他与弟弟分别已七年了,他们手足情深------(相机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介绍苏轼父母的去世,妻子的亡故。)
师:苏轼只有一个弟弟了,他怎么会不想他呢?他因此而心绪不宁,他会想起许多过去的"事情。同样的月亮,还记得那年,也是中秋节,老父亲把我们俩叫来,坐在他的身旁边,说:“孩子们,你们的诗*得怎样了?最近有什么好诗呀?(让学生读事先搜集好的苏轼、苏辙的诗。)
生:《怀渑池寄子瞻兄》:
生:《和子由渑池怀旧 》
师:好,手足情深,老夫也欣慰了。接下来就以月为题各写一首,怎么样?
(创设这一情景,旨在把学生拉回到苏轼以前一家人团聚时的热闹,借以反衬现在的凄凉、悲伤和孤独,突出思念之苦。以便更好地理解苏轼对月亮的“埋怨”之由来。)
情景三:夜下问月
师: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在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他心里不禁埋怨起月亮来,责怪月亮的无情。师:怪得好,就是,怎么这么无情呢!
师:他还会怎么埋怨?
生:月亮呀月亮,你怎么偏偏就这时圆呢?
生:月亮,你太圆了,能不能不圆啊!
生:月亮,你快躲起来吧!
生:月亮,你真没人情味,你看我这么孤单,还来刺激我。
师:是呀,圆圆的月亮,那么明亮,那么皎洁,但此时在苏轼眼中却是那么刺眼,一点也不可爱了。
师:可是月亮真的是无情的吗?你觉得苏轼埋怨月亮有理由吗?
生:我觉得没理由,因为月有阴晴圆缺―――
生:我觉得有理由,因为苏轼很寂寞,他思念弟弟又不能见到他,所以就怪起月亮来了,情有可原。―――(理解“宽慰”略)
(创设这一情景,是为了让学生真正走入词人心灵,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深入体悟苏轼因思念而怅恨,但又从怅恨之中自我宽慰、自行解脱,从而张扬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思想。)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扩展8)
——四年级《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3篇
四年级《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师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指名读赛读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样一中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视
2、出示生词自由练读指名读
苏轼 朝廷 苏辙 婵娟 皓月当空 宽慰 玩耍 吟诵
躺下埋怨 眼睁睁时隐时现 观赏 品尝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屈指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情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谁愿意来表现一下?勇敢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呆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交流: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心绪不宁)
4、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
四、初读4、5
1、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
五、齐读6
六、过渡:中秋节的夜晚,当人们都在吃月饼,家人团圆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一找,划一划。
交流: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继续具体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七、作业
1、抄词
(1、读生词
(2、强调字形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中秋之夜,万家团圆,苏轼抬头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写下了千古名词,谁来朗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2、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自由发问。
3、提得真好,真会动脑筋!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穿越时空,走近苏轼的身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小结:中秋佳节,那是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观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绪不宁)
(1)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2)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非同一般)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指导朗读
(1)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对兄弟分别已经整整七年了,能不让人思念嘛?何况还是人们赏月团圆的中秋节呢!你能读出这种思念吗?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老师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情,可离非同一般还差点,谁再来试试?指名读同学点评。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银光透过窗子洒到苏轼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没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样埋怨的?谁来当个小苏轼?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赞美月亮,而苏轼去埋怨月亮,这是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转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自由读 指读。
(2)范读齐读:有人已经走进了苏轼的心中,有些还在门外徘徊,谁想走进去?
震撼了老师,老师还想听听你们优美的声音!
4、想到这,他的心情又发生了变化?(宽慰)于是,苏轼低声吟诵起来! 齐读
四、释疑
1、到现在为止,这首诗的意思你懂了吗?指名说
2、刚才提问的同学,你们的疑问解开了吗?
五、知识拓展
1、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作业
1、写出反义词
悲() 离() 阴() 圆()
美() 亮() 远() 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赏()陪()偏()
要()尝()倍()遍()
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四年级《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教学反思: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但愿人长久作文10篇(扩展9)
——邓丽君但愿人长久电子琴谱 (菁选2篇)
邓丽君但愿人长久电子琴谱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邓丽君但愿人长久电子琴谱2
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是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改写,收录于邓丽君1983年发行的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此专辑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他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淡淡幽情》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二十多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掩她美丽的光华,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出非凡的.魅力。《但愿人长久》作为此专辑的主打歌之一,一经发行便受到极大欢迎,后被多位歌手翻唱,成为邓丽君传世名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