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读后感7篇
党史学习读后感篇1
思想上的先进性是党成功的基础条件。党自成立之时,就以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一直都没有改变过,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为哪一个集团、哪一个阶级服务的,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历史上涌现了大批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有张思德同志,毛主席专门写文章纪念张思德同志,认为他的死重于泰山,因为他是为人民而死的,我们党就是凭着思想上的先进性,才在历史的奋斗当中逐渐掌握了主动权,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真心拥护,不断发展壮大。
组织上的先进性是党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党具有最严格的纪律,党在奋斗中形成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大纪律,严格的纪律要求锻造了党组织的先进性,保证了党组织自身的廉洁与权威,毛主席曾总结过党的七项纪律八大注意,不仅成为党员遵守的准则,也得到了普通群众的认可和自觉遵守。在党内党员都是同志关系,不是封建的依附关系,党内一律平等,每个党员都享有党员的基本权利,都要履行党员的义务,没有不受党纪约束的党员。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保证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采取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有效激发了党组织的活力,保证了党组织始终与群众紧密相连。
政治上的先进性是党成功的根本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党是人民政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政治理想,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信仰,把追求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党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不为现实物质利益所腐化,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品质,不断推动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党史学习读后感篇2
党史,是营养剂,是教科书,是清醒剂。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党史中回答好“为什么学党史”“怎么学党史”和“学好党史做什么”这“三问”,不断坚定信仰信念,厚植担当精神,务实砥砺前行,擦亮政治本色。
厘清“为什么要党史”,在学习党史中坚定信仰信念。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劈波斩浪奋力前行的拼搏史,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百年奋斗征程,百年为民之路,孕育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共产党人忠贞,砥砺着“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共产党人品格,涌现出雷锋、焦裕禄、谷文昌、黄文秀、于海俊等一大批忠诚于党、矢志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就要在学习党史中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弄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传承和弘扬先辈们坚如磐石的信仰、崇高为民情怀,在学习党史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补足精神之“钙”,更加坚定信念跟党走,更加自觉做到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强党。
明晰“怎么学党史”,在学习党史中厚植担当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扛起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抗击疫情、开展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场场胜利,兑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庄严承诺。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前方依然有数不清的“娄山关”需要攻克,有无数“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如何在危机中赢得先机、在变局中开启新局,唯有不断厚植担当精神,始终迎难而上、迎风前行,方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清楚“学好党史做什么”,在学习党史中擦亮政治本色。学习我们党的历史就会发现,一部党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八项规定”,从延安整风到历次党内教育,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正是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才实现了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在学习党史中,自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自警自省自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从党的历史上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等方面学习中,熟知掌握党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继续苦干实干、砥砺前行,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业绩,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中蕴含着智慧,党章中充满着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学习党史是为了知古今、明大义、续荣光。全体党员干部唯有自觉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在学习党史中砺初心、守信念、明方向、强担当、勇作为,才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思想根基,汇聚奋进力量,擦亮政治本色。
党史学习读后感篇3
传承“三模”精神 争做“三模”传人
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之际,《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署名文章《加强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确保官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文章高度评价了人民军队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九十四年军歌嘹亮,九十四年铁骨铮铮铸军魂,人民军队永葆“永远为人民而战”的信仰,历经硝烟战火,锻造成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力量,淬炼为人民群众最可靠、最坚强的后盾,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
追寻先辈足迹,新时代革命军人牢记职责使命,一切向前走,也不忘来时路,沿着我党我军浴血奋战的光荣历程,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三模”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感召着后人不畏流血牺牲,传承英雄部队的战斗精神,在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昂扬锐气、奋勇争先,用实际行动践行“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铮铮誓言。
党旗所指、军旗所向,争做“巩固模范”,铁心向党,铸就不朽军魂。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毫不动摇树立“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绝对忠诚。从枪林弹雨中走来,是对党的忠诚信仰让“八一”军旗始终猎猎飘扬在这片热血的中华大地上。井冈山斗争艰苦卓绝,党领导红军凭“星星之火”促成“燎原之势”,实现人民军队力量由弱到强的跃升,有力回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质疑;两万五千里长征千难万险,各路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攻占腊子口、鏖战独树镇、翻越冰山雪岭、跨过沼泽草地,实现了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大转折,而长征的胜利,也正是人民军队坚不可摧的战斗信念、党指挥枪的伟大胜利。新时代的人民军队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个建军之本、强军之魂,矢志不渝顽强奋斗,驻守在祖国的边疆热土,冲锋在危难来临的任何时刻,危险当前不移其心、不改其志、不忘其本、不丢其魂。红心忠于党,军魂坚如磐!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争做“战斗模范”,保家卫国,尽显忠义赤胆。人民军队来自人民、忠于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血肉相连,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灾难面前,他们总能托举起生命的希望,哪里有需要就战斗到哪里,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逆行的身影,望着一个个冲向“战场”的坚定背影,便能感受到一股力量,这力量是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义无反顾的冲锋,这力量是中国军人的血性。当洪水肆虐冲刷中原大地,人民军队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抢险一线,危难时刻见忠诚,他们闻汛而动,昼夜出征,向险而行,日夜奋战在堵塞管涌、加固堤坝、转移群众、输送物资的最前线,一封封请战书是他们忠心为民、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一双双被泡白浮肿的手脚是他们持续作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精神的见证。中国军人是狂风暴雨中的逆行者,是困难险阻前的先行者、是人民最可靠的守护者!“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字字铿锵,声声坚定,喊出的是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喊出的是英勇顽强、不惧牺牲的正义担当,喊出的是强军有我、卫国有我的铁骨军魂。人民军队一路走来、一路奋斗,托举着民族的希望,背负着人民的重托。岁月峥嵘,浴血铿锵!
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争做“纪律模范”,严肃练兵,淬炼钢铁战斗力。练兵备战是军队的主责主业,必须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严守备战纪律,才能锻造出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利刃尖兵队伍。一支令对手望而生畏的威武之师,必是有过硬战斗能力的,这种能力既是“时刻准备着”的危机意识,也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高标准军事能力。抗美援朝战斗中,志愿军以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誓死拼搏的血性铁骨铸起一道道堡垒,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打出了中国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这场胜利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作风的胜利,彰显了中国革命军人的过硬本领。“忘战必危、殆战必败”,新时代人民军队赓续优良战斗作风,始终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坚持问题导向,发扬钉钉子精神,聚焦制约部队打赢能力的突出短板弱项,深化实战实训、联战联训、科技强训、依法治训,紧盯使命之变、战争之变、形势之变,始终保持箭在弦上的战斗状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国家战略全局稳定,守好祖国的每一寸疆土。人民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走过光辉历程,建立伟大历史功勋,面向未来“战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强国必强军,军强则国强,人民军队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铁血精神,用青春汗水浇筑国防事业,用血肉之躯筑起和平堡垒,用赤胆忠心守卫祖国和人民,他们将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化作奔腾的浪花、璀璨的星辰,在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奔涌向前、熠熠生辉!朝着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新时代强军目标,奋勇向前,不懈奋斗!
党史学习读后感篇4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悟。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1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1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1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新推,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悟,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读后感《党史读后感》。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1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短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1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悟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1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1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悟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悟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悟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悟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短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1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党史学习读后感篇5
读懂“酸菜里面出政治”的“五味俱全”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确保官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总书记在文章中重温了“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毛泽东同志曾经针对有的同志拿解放军吃酸菜同资本家吃饭5个碗作比较的怨言,指出酸菜里面出政治、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总书记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军队要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细品“酸菜里面出政治”故事里的“酸菜”,着实感到“这道菜”里不只有一种“酸”味,而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美味菜肴。
“酸”:心里是“酸楚”的,一碗酸菜“酸”到心里,化作一生穷且益坚之志
1956年11月,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到:“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1949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当年,在伙食上,我军的一碗酸菜和资本家的五个碗形成鲜明对比。这碗酸菜“酸”到了60多年后党员干部的心里。我们心里一阵阵“酸楚”,但是我们从党史故事中看到官兵们把一道菜的“酸味”化作了他们一生坚守的穷且益坚之志。多品尝这道“酸菜”的“酸味”,可以让我们身处富的顺境、不忘穷的来路,于新征程上面对各种困境时更加坚定自己的意志。
“甜”:真谛是“甜”的,一碗酸菜“甜”入民心,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共产党人用吃酸菜、穿草鞋、背土枪,保持着“土”的本色。这种“土”本色最接近劳苦人民的生活底色,这碗酸菜最能打进人民群众的心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酸菜里面出政治”的真谛,就是酸菜得民心。这个真谛从“酸”里挤出来,味道却是“甜”的。学习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要从“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里领悟真谛,提醒自己戒除掉幸福生活中的享乐主义杂念,远离奢靡之风,多想居民之疾苦,不忘来路上的优良传统。俭以养德,勤俭节约的美德是公德之基、私德之本。
“苦”:良药是“苦”口的,一碗酸菜“苦”到症结,却可以拒腐防变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共产党人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刀刃向内的过程是“苦”的,意见和批评大多是“逆耳”的。逢迎拍马的话语往往听上去甜美温顺,却不利于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不怕问题多,就怕讳疾忌医,知道病症所在却避而不就医,长此以往导致病入膏肓、无药可医,问题就愈发严重了。有一种药叫秋石,《求是》杂志曾经用“秋石”署名刊发过很多文章,就是借“秋石”这味药的“良药苦口”之意来撰写文章,从思想上引导人们的行动。“苦口”良方亦可以拒腐防变,共产党人就是以强大的自我革命精神、正视症结的自觉、知耻而后勇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
“辣”:老姜是“辣”的,一碗酸菜“辣”出老味道、老故事、老人言
人们常说,姜还是老的辣。“酸菜里面出政治”是个距我们有一甲子之远的“老故事”。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被总书记念兹在兹,也在于这个故事和道理“老”中显“辣”。“当年,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后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很薄弱,红米饭,南瓜汤,穿草鞋,背土枪,处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中。但是,就是这样一支革命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不仅生存下来,而且不断发展起来,最后打败了八百万国民党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很了不起啊!”“老故事”“老”在说服力更强、教育性更强、真谛味道更馥郁芬芳。时下,党员干部要多虚心听取老一辈革命家的“老人言”,相信姜还是老的“辣”。多听“老人言”,可以避免年轻干部走弯路。
“咸”:泪花是“咸”的,一碗酸菜“咸”入精忠报国心,揾泪英雄更上楼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水龙吟》中写道:“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英雄缘何揾泪?因为“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英雄伤心流泪的原因是不能实现自己精忠报国的志向。这“咸”味隐含着报国尽忠的深意。细品“酸菜里面出政治”里面的“酸菜”味,也包含着这样一种“咸”味。解放军战士在血与火交融的革命岁月里,吃着酸菜、流着鲜血,为的皆是实现精忠报国的梦想。他们流的血越多,泪水越咸,擦干泪水的英雄奋起而战斗,会更上层楼。
党史学习读后感篇6
经过八次的党课的学习后,我选择阅读了《中共党史读本》,再次走向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我党一直把思想文化作战摆在重要的位置。民族魂、民族精神更是各个时期的领导人不断强调的问题。没有思想的坚固堡垒,任何作战行动都付诸空流,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不断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确实是其他政党难以做到的一点。今天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良好传统,我觉得能够有幸在党组织下参加这样的活动,更要懂得珍惜,作为一名普通的预备党员,我想,我也是在创造历史,我也是在继往开来。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反动,在混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8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不敌人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胜利。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再险,同样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可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将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腥、仇恨和和平的历史,当我们的祖国在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血腥屠杀和攻击的时候,人民的仇恨在一点一点的积累直到爆发的那一刻,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不消灭侵略者不罢休,注意是消灭而不是赶走!当人民活得了新生,知识、精神和物质的水平都在快速的上涨,习惯了和平!全国人民共同去建设和平、维护和平!
在党过去的不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可以焕然一新。有理由相信,我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100年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
党史学习读后感篇7
在弘扬光荣传统中铸牢军魂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确保官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新征程路上,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军史,大力弘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用“强军有我”的责任担当,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的伟大目标。
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不断走向胜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于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定“党指挥枪”是军队的命根子,是军魂,是铁律。
回顾党的百年岁月,为了岁月静好,默默无闻地无悔奉献和无私付出,人民军队时刻筑牢“党中央怎么说,咱就怎么做”这永远不变的军魂。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我军数以百万计的将士献出了生命,涌现了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一个个铮铮铁骨的中华儿女,他们以百折不挠的无限忠诚、战无不胜的革命信仰直面生死,用坚毅守护夙愿,用鲜血浇灌梦想,如星星之火燃烧自己,渐成燎原之势,取得了捍卫和平与安宁的伟大胜利。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管是疫情防控一线还是抗洪抢险一线,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民兵等“与时间赛跑”,不分昼夜“抗疫魔”“战洪水”,保群众平安,事实充分证明,一支强大的军队是维护边疆稳定、人民安宁的重要保障。一支军队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战斗力低下、不堪一击的“一盘散沙”。
强军有我,人人担当。强军有我,无上光荣。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是军队责任,是全党责任,是全国责任,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结合实际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把先辈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微光虽渺,万丈成炬。我们要始终贯彻“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永远肩负起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磅礴力量。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永远是一支雄师劲旅,必然建立伟大历史功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抒写辉煌篇章,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巨大贡献。
推荐访问:党史 读后感 学习 关于读党史的读后感 党史阅读心得体会 关于党史的书的读后感 学党史观后感 中国党史读后感 党史书籍读后感 读党史心得 党史读书心得 读党史有感 党史读书心得体会